11月22日,长虹“新能源材料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成都举行。该实验室于今年3月成立,经过前期的运行准备、设备入场以及相关资源的整合等周密筹备,在多位嘉宾的见证下,正式投入运营。同时,为了有针对性的培养、储备科研人才,长虹与电子科技大学在新能源材料实验室设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以更好实现“产学研”高效协同。
“新能源材料实验室主要负责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技术战略研究与规划、制定技术发展路线、研究开发新能源关键材料及器件等。”长虹新能源材料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高剑在揭牌仪式上表示,实验室以整合内外资源、抢占全球新能源材料技术制高点为目标。
(图片来源:长虹整体厨房公众号,侵删)
“产学研”高效协同,加速新技术产业化
作为全球最大、最具潜力的经济体,中国目前的发展速度之快可谓有目共睹,尤其在变革的关键时期,国家制定并践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让我们时刻对环境与能源的平衡共生保持着理性的关注与思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具有前瞻意识的企业无不紧跟国家的政策导向,大力践行着新能源及相关技术的深化探求。通过这几年的落实与发展,我国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就已初具规模,从研发到产销均占据着主导地位。
长虹充分结合自身在电源器件等领域的产业及市场布局,在今年3月成立了新能源材料实验室。该实验室由清华大学高剑博士担任首席科学家,团队成员均为硕士以上学历,来自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
据高剑介绍,作为长虹灯塔实验室之一,新能源材料实验室以紧扣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的需求,致力于先进能源技术及关键材料的研发,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为产业的壮大发展提供持续创新的技术支持。同时,他也表示,新能源材料实验室以应用基础研究为导向,未来将加强与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在未来更好整合内外资源,抢占全球新能源材料技术制高点,并加速在电源器件、废旧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等领域的应用,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图片来源:长虹整体厨房公众号,侵删)
6月4日,长虹与电子科技大学与在成都共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以及相关领域学生实训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双方携手以实验室为载体,促进双方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科学研究,推动新能源材料技术创新研发及产业化。
(图片来源:长虹整体厨房公众号,侵删)
“长虹具有很强的产业优势、管理优势与技术优势,我们双方充分协同、优势互补,不仅是简单应用型研发,更重要的是尖端前沿技术的联合研发,未来将来在新能源材料等多个领域开花结果。”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表示。
据了解,除了和电子科技大学外,长虹新能源材料实验室将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产学研的合作机制,开展广泛深入的项目及课题研究,形成共赢模式,有效促进双方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更高得研发成果,推动新能源材料技术的创新研发及产业化。
建多层次研发体系,夯实技术实力
作为长虹灯塔实验室之一,新能源材料实验室的成立与正式运营,对于长虹可谓意义重大。首先,它将为长虹公司内部的新能源板块相关单位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其次,将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与其它项目支撑单位联合开展该领域前沿创新技术的研究,同时加强与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以整合内外资源,抢占全球新能源材料技术制高点。
(图片来源:长虹整体厨房公众号,侵删)
“技术创新是长虹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在核心技术领域,我们聘请国内国外一流的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在相关领域抢占世界制高点,形成长虹核心技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赵勇在揭牌仪式的座谈会上表示。近年来,面对全球技术进步加快,智能化、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深入推动产业变革的外部趋势,长虹结合产业发展方向与技术路线规划,加快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全球研发布局和多层次技术创新体系。
据长虹副总工程师阳丹介绍,公司充分发挥长虹、美菱、华意等国家级技术中心以及北美、西班牙、捷克等海外研发中心的研发与协同优势,加快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全球研发布局和多层次技术创新体系;同时,为提升公司竞争力,长虹还将面向更多前沿领域,搭建起灯塔实验室、竞争力实验室、技术生态圈三层研发体系,并在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新能源材料等技术层面设立专项团队,研发储备技术成果。进一步加强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电子科技大学、MIT等国内外顶级高校、科研单位建立技术合作,着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没有核心技术,就难以形成良性的长远发展,在当下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尤其如此,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积累,深化与高校的合作,加速产学研成果化,是技术创新的有效路径。
【延伸阅读】
什么?竟能如此薄?
这里有一张名片,call me!
这里有一份超9亿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