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购物宝典 >

呷哺呷哺:一家读懂昆明的火锅 坚守千店直营与优质菜品

近年来,随着昆明商业的不断革新和繁荣,越来越多的连锁餐饮品牌选择进驻昆明,一部分带着网红的标签在不断吸纳着客流,另一部分靠着成熟的运营和优质的产品在昆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0月,呷哺呷哺(需求面积:300-400平方米、已进驻257家购物中心、今年计划开100家)也选择入驻昆明了。这是一个台湾人创立,火爆于京城的时尚台式小火锅品牌,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品牌成立21年后,呷哺呷哺进军昆明,在昆明,呷哺将要打造怎么样的品牌效应?赢商网带您了解这个创立于京城,火爆于全国的餐饮品牌。

21年拓展1000+店 坚持直营

呷哺呷哺是一家源自台湾的连锁餐饮,1998年在北京创立,进驻中国18个省份,80多个城市,2014年在香港上市,2019年落地昆明。其以独特的大陆饮食+台式饮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迅速在中国餐饮市场成长、壮大。

2009年起,呷哺呷哺一直位列"中国餐饮百强企业";从2011年起,呷哺呷哺连续荣获“北京十大商业品牌”、“北京餐饮十大品牌”、“北京餐饮企业(集团)50强”等诸多荣誉称号。获得众多荣誉称号的背后是呷哺20余年的不断坚持,坚持自营,坚持品质,坚持改革和创新。

提起呷哺呷哺,很多人的想象还是1998年品牌创立之初那种新颖的吧台式就餐形式和传统火锅的结合,其实,在品牌成立20余年期间,呷哺早已打破了当年的业态。开创了更多符合当下市场的新业态。

“火锅+茶饮” 开创餐饮新形态

多年来,中国人都习惯于吃火锅喝酒,似乎这一习惯也是以往火锅饮品的标配。20年前,呷哺呷哺吃火锅,饮品主打的不是酒,而是茶饮。这是呷哺当年刚刚进入市场时的一大创新,呷哺呷哺市场部,市场高级经理说:火锅配茶饮这是呷哺的特色,也是市场营收点。而且,比起啤酒,茶品会更加营养,更有利于健康。

呷哺的茶品可以自主选择口感,加冰或者不加冰,多糖或者少糖。除此之外,在呷哺做茶饮的员工都不是普通的员工,他们都会有茶饮的特殊制作技术。因为,公司要求上岗前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在呷哺,茶饮师做不好茶饮是无法上岗的。

70、80后,还记得20年前大学时期去吃呷哺呷哺小火锅的场景吗?也是在冬天,一个吧台,一个小锅,和同学围坐在吧台上,各自享用自己的美食,不用考虑其他同学的口感,每个人都在照顾自己的味蕾所需。那时候,呷哺小火锅是学生比较高的餐饮消费,一顿下来,每人要吃二三十块。

一晃,20年过去了。“随着品牌的不断升级,呷哺的店面已升级为200——400平的单店;店内不但可以吃小火锅,还设立了大锅及当地特色美食等,现在吃一顿呷哺平均每人大概需要85元左右,增设大锅小锅的选择,还可以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来就餐,也是品牌人性化服务的提升。”呷哺呷哺云南区域运营负责人向赢商网介绍。

集团集采 菜品品质是制胜法宝

呷哺呷哺的采购一直是采取集团集采的方式,集团集采有两大优点。第一:集团集采在肉价和菜价上不会有大幅度的价格波动。第二:集团集采需要配置相应的仓库,仓库储存会有严格的要求和相应的产品质检流程。所以,类似于近期猪肉价疯长的情况在呷哺就不会发生。

俗话说:中国的好羊肉都在内蒙,而内蒙的好羊肉都在锡盟。呷哺呷哺的羊肉就来自锡盟。 今年八月份,呷哺呷哺与锡盟达成战略合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当天,锡盟副蒙长说:在中国,要吃好羊肉,要么来锡盟,要么去呷哺的一千家直营店。

除此之外,呷哺的仓库是根据区域来划分的,仓库只储存肉类食材,蔬菜类食材一般会选择在当地采购。这样可以保证蔬菜的新鲜度,也能为呷哺所在区域的当地农业解决一部分蔬菜销售的问题,一举两得。

融入本土化元素 提升市场新体验

2019年,呷哺首次入驻昆明,选址为昆明新迎新城。呷哺呷哺市场部,高级市场经理魏怡说:“未来,呷哺在昆明还要开几家店,选址都会考虑年轻消费较多的商圈。”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来云南之前,呷哺一直觉得云南属于南方,南方人应该比较喜好温和的口感,但到了云南才发现,本地的口味是偏重的。基于这样的情况,针对锅底的口感,呷哺专门做了本土化的改良和研发。同时,调味品里也加入了鱼腥草等本地消费者偏爱的一些配料。未来还将把野生菌和鲜花等云南特色产品进行融合。

不管是门店装修的升级还是锅底口味的改良和研发,呷哺都是在不断提升新市场的品牌形象,提升更优质的消费体验感。

多元媒介传播 塑造品牌新形象

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渐扩大,呷哺呷哺在不断开疆拓土的同时,也在不断塑造品牌的自身形象。入驻昆明后的呷哺呷哺已经在大大小小的媒体平台逐渐露面,店内人气也在不断提升。以后,呷哺还会与昆明各媒体及其它传播媒介深入合作。

作为一家上市餐饮企业,呷哺呷哺一方面不断开店到更多区域,另一方面,更注重到新区域的选址、传播以及品牌升级等主客观开店因素。未来,呷哺呷哺也会顺应时代和潮流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改变品牌自身形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