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购物宝典 >

腾讯音乐再闯“无人区”

靴子终于落地。

8月11日这天,腾讯音乐(以下简称TME)和网易云音乐同时发布重磅消息:与环球音乐集团(UMG)签约。

重点是,这次并非独家。就在今年年初,TME与环球音乐的版权合约即将到期,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个结果。

对于苦等签约版权的平台来说,这是绝佳的时机。这是网易云音乐第一次签下环球音乐;但是,TME出其不意的再次续约,同步官宣的重磅消息还有:TME将与环球音乐在中国成立合资音乐厂牌。

从单纯的版权采买到突破性的合资厂牌共建,这一转变也将意味着,多年的音乐版权之争硝烟散开。TME主动为这场历时多年的“版权之争”画上休止符。

容易被忽视的背景是,版权公司传统的实体唱片模式受到时代发展冲击,而流媒体势头愈发迅猛,推动音乐产业进程;数字音乐版权价值重建和正在普及的网络音乐付费习惯,让流媒体反向影响上游内容方。

左手创新产品服务、增强上游话语权,右手推进商业模式构建,才是商业世界该有的样子。

曾经,版权是音乐平台的“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头部玩家TME不仅要打造音乐生态产品服务,更要联手上游唱片公司,创立新厂牌,共建音乐市场。

基于新的方向,TME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绩。

8月11日发布的Q2财报显示,总营收同比增长17.5%至69.3亿元(9.81亿美元),其中在线音乐订阅收入同比增长64.7%至13.1亿元(1.86亿美元)。在线音乐付费用户达4710万,同比增长51.9%,在线音乐ARPPU同比增长8.1%。

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与环球音乐续约三年并成立新厂牌刚刚开始,耕耘多年的TME握着怎样的底牌?从正版化建设、音乐付费教育再到与唱片公司合力研发“新物种”,TME有着怎样的攻守之道?

下一个“无人区”

时间走到2020年,TME的探索之路再次闯入“无人区”。

8月10日,TME与环球音乐集团共同宣布:双方续签数年期版权授权战略合作协议,以创新模式全面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此外,还宣布成立合资音乐厂牌,融合国际唱片公司的全球化资源与互联网音乐生态的优势,挖掘和培养新兴音乐人。

对于TME来说,将继续利用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在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三大平台发行环球音乐的优质曲库内容。环球音乐在TME的授权,还包括其旗下的全民K歌以及在线直播平台等。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CEO彭迦信说:“长期以来,TME与环球音乐在音乐生态构建和内容内在价值的深度挖掘等方面高度一致。”他强调,此次合作的达成,将为数字时代的音乐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多赢合作的范本。

众所周知,环球音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唱片公司,据IFPI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最畅销艺人前十中,环球音乐拿下九个名额。

“此次合作的达成意味着双方进入全方位价值共创的全新阶段。”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内容合作部副总裁潘才俊说。

一边续签版权、内容共创,稳固并深入产业上游;另一边增强用户粘性和付费习惯,TME的战略路径逐渐清晰。

“在线音乐+社交娱乐”双引擎下的TME,“音乐内容”依然是根基。开放,一直是TME做音乐的态度。正如四周年公开信中写道:我们相信,内容才是释放行业价值与活力的源泉。”“面对音乐这一古老而年轻的行业,必须坚定的开放与相融共生。”

同理,“唱片公司已经不是以前把东西做好了卖给你,现在也是比较开放的,所以大家可以一起合作共创。我们的优势是有数据有用户反馈,我们更清楚做什么内容用户接受度更高。”潘才俊分析称。

过往的几年间,TME与环球音乐一直保持紧密的合作。今年上半年,TME参与由腾讯牵头的财团完成对UMG10%股权的收购交易。

在2021年1月15日之前,财团还可以选择按上述交易中的相同企业估值额外收购UMG最多10%的股权。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TME亦已与UMG达成另一项协议,TME被授予一项认股权,可在上述交易完成之日起的两年内对UMG大中华区业务的少数股权进行收购。

TME的未来布局不仅是版权采购,更战略级别的投资行为,实质上是为了与产业上下游开拓更多的合作空间与模式。

在TME生态化建设的同时,环球音乐优质的曲库内容与歌手、音乐人在中国市场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早在2018年,TME就与索尼音乐开始探索类似合作模式,双方定位清晰,联合创立国际电音厂牌Liquid State,并将其定位为连接全球、亚洲和中国电子音乐文化交流的桥梁,目标是将Liquid State打造成亚洲以至国际电音艺人的新基地。

站在TME和索尼两位巨人的肩膀上,Liquid State被冠上“亚洲第一电音厂牌”的称号,近几年在电音市场留下斐然成绩,交出了不错的答卷:新签约荷兰籍百大DJ R3HAB;和全球多项白金唱片销量得主、索尼音乐艺人及LiquidState品牌大使Alan Walker。旗下签约艺人CORSAK的《溯(Reverse)》被授予10亿流媒体播放量的荣誉认证,他是Liquid State发掘的原创电音制作人之一。

而此次与环球音乐即将共建的全新潮流音乐厂牌,基于环球的全球音乐制作力,和TME的中国产品服务力,未来新厂牌将在原创人才储备、原创内容丰富、音乐人培养输送、专辑企划推广等方面释放想象空间。

所有人都很清楚,争夺版权的时代已成过去时,当下的玩法拼的是生态共建。

从另一个角度看,TME旗下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全民K歌众多平台,海外的Spotify、Apple Music、Amazon等流媒体平台的价值都将被重新审视。流媒体的迅速崛起,正在反向影响唱片业格局变化甚至整个上游走向。

据德意志银行预测,环球音乐的流媒体收入将在2023年达到210亿美元。

环球音乐公司数字战略和商务拓展高级副总裁Jonathan Dworkin曾在采访中说:“随着流媒体市场的成熟,我们需要与音乐服务伙伴合作,制定强健的消费者细分方案,并为之提供差异化的产品,让不想转向订阅服务的人群和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更丰富体验的人群都能各取所需。”

走过混沌时代

过去数年间,在线音乐从混乱走向正轨,TME是毋庸置疑的拓荒者。

最早在2012年,腾讯音乐就开始为“正版化”努力,并与华谊、杰威尔、华研国际、相信音乐等海内外知名唱片公司结成“7+1”维权联盟。

2014年11月,腾讯音乐与华纳音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国内音乐公司与国际唱片公司的首个战略合作。不久后,又拿下索尼音乐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数字音乐版权推广、管理及分销业务。

行业的曙光出现在2015年7月,“最严版权令”下达。

国家版权局下发的《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中,责令各网络音乐服务商于2015年7月31日前将未经授权传播的音乐作品全部下线。

在线音乐市场走上正轨,各个数字音乐平台开始重新审视版权建设。腾讯音乐过去多年的努力修成正果,当然关于版权的争夺也就此打响。

而腾讯音乐的推广资源、反盗版系统、成熟的在线音乐商业模式,都深得合作伙伴的信赖。更重要的事,积累了数百家唱片公司,4000万优质曲库。

近几年,国内音乐的全球地位也在持续攀升。

按照国际唱片协会IFPI发布的《全球音乐报告2019》,中国在世界音乐市场排名上升至第七。而五年前受盗版牵制,中国音乐市场仅排名第21位。

向左走和向右走

如果说给TME找一个对标模型,大多数人的答案是Spotify。但是深究发现,两者跑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商业曲线。

用户付费率,是经常被拿出对比的关键数据。根据TME的2020年Q2财报显示,在线音乐服务付费率从去年同期的4.8%大幅提高到7.2%。

虽然TME的付费率低于Spotify,但原因在于,国内外用户付费习惯的不同,以及国内互联网平台更注重用户体验的差异,为此国内音乐平台想要达到Spotify的付费用户占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从另一个视角盈利上看,Spotify持续亏损,TME早已实现盈利,TME的业务增长能力优于Spotify。

据最新的数据显示,Spotify的2020年Q2财报显示,总营收为18.89亿欧元(约合22.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净亏损为3.56亿欧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7600万欧元。8月11日发布的TME的Q2财报显示,调整后净利润为11.5亿元(1.63亿美元)。

在线音乐服务和社交娱乐服务,依然是TME的两大营收来源。在线音乐服务的收入主要来自订阅用户、将音乐内容转授至其他公司以及数字专辑销售等方面;社交娱乐服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音乐直播和在线K歌的虚拟礼物收入,以及月度会员收入等。

两者之外,新的利润增长点来自哪里?答案当然是创新。

Spotify创始人兼CEO Daniel Ek曾在采访中说,“人们认为Netflix的自制内容是护城河,这个假定错得离谱。我认为Netflix的成功是出于一个别人没想到的原因,他们的成功只不过是由于他们比别人走得更快。从长远看,Spotify有某些护城河,但是我们的成功会取决于甩开同领域其他人的速度,并且保持创新。”

当然,这对于每一位玩家都是不容错失的机会。2020年的第一季度,TME围绕音乐衍生出新业务:TME live、音乐公播和长音频。

在疫情的影响下,线下演出亟待复苏,以TME为代表的流媒体通过TME live调集各方力量融合线上线下。表面上是十余场火爆的TME live现场,背后是TME依靠线上流量优势,发力深挖线下市场。

据TME旗下由你音乐榜《2020年Q1华语数字音乐行业季度报告》显示,在TME live刘若英专场直播后的第3天,其歌曲整体播放量较4月1日上涨48.7%。

虽然2020年的音乐市场,早已今非昔比。除了TME和网易云音乐这样的流媒体平台,B站、抖音和快手也在觊觎这一块阵地。

但内容依然是所有玩家的必答题。在多触角的合纵连横下,如果说过去他们想要的是自己赢,现在更应该是“共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