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钉一体”的落地,意味着阿里云形成了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平台的完整闭环。
不久之后,大家就会看到市场为刚刚诞生的大钉钉事业部鼓掌。
9月27日,阿里公布了新一轮的战略部署:将钉钉升级为大钉钉事业部,与阿里云全面融合,并整合集团所有相关力量,确保“云钉一体”战略全面落地。
不久前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宣布,阿里云升级至2.0时代,在原有的飞天云平台基础上,打造一个数字原生操作系统,“云钉一体”和“云端一体”就是这个操作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大部分人依旧认为钉钉是个办公平台,而阿里云将其定位为一个全新的企业应用开发平台,让不懂技术的企业也能通过拖拉拽的模式开发应用,并催生一个繁荣的企业应用生态,让云能普及到更多企业。
从产业层面看来,这是中国企业应用市场上第一次出现一个标准化的规模平台。钉钉提供了企业搭建应用所需的基础组件,解决了易用性问题;同时,云钉的规模叠加,这个覆盖超过3亿用户、1500万组织的平台,具备了定义下一代应用市场的规模。
这是近年来企业服务市场上少见的创新。而阿里巴巴新一轮的加码更加指向了这个终极目标,这一整合为“云钉一体”提供了所需的所有力量,而其影响必将不仅限于阿里云和钉钉本身。
1规模化、易用化的企业应用平台
“云钉一体”的目的是什么?最直观的理解方式是,原来的云就是一个通用的“超级计算机”,一根网线联向云端,就能获得超级算力;“云钉一体”就是通过钉钉联向所有企业,不单提供超级算力,更是通过钉钉提供一个全新的企业应用开发平台,让应用开发更容易。
张建锋曾经举例说,阿里在钉钉上有超过1500个应用,在手机上用钉钉就能管理阿里巴巴,依靠的就是这些长在钉钉上的应用,深刻改变了企业的运作方式,打通云端形成贯穿企业的统一平台。
在阿里云的构想中,无论是否具备阿里巴巴的技术能力,用手机管理一个企业、用手机管理一座城市都不是难事。在公众并不熟悉的钉钉应用中心,企业可以获得大部分通用的应用功能,例如文档、会议、考勤等,不需开发、直接获得。
而一些简单的应用开发,企业开发者可以在平台上点点鼠标,通过拖拉拽的方式解决。再进一步,复杂应用的开发可以通过应用市场上的软件服务商解决。这也是近年来少见的一个风口,过去一年有的软件服务商在这个平台上的营收增长了近8倍,实属罕见。
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4300万中小企业,但99%没有实现信息化。中国企业级应用市场也一直处于初期阶段,从未出现过Salesforce这样的巨头玩家。钉钉是近年来少见的一个现象级应用,无论懂不懂技术,装上钉钉就能解决基础的在线化和移动化。
更进一步,企业要解决更深一层的应用开发的问题,从而实现数字化,就需要云钉合体,向下连接云基础设施,向上承接企业应用,改变云的使用方式、应用的开发方式。同时,基于云和钉钉的规模叠加,吸引足够多的生态伙伴,为企业提供丰富的应用。
类比一下,作为一个用户量众多、标准统一且分发方式明确的应用商店,App Store为个人移动应用的爆发提供最合适的环境。“云钉一体”或许就具备了App Store一样的条件,能够孕育一个企业应用的大爆发。
2一种全新的云计算形态
企业应用的爆发,本质上,是云的大规模普及。
云计算已经诞生了十余年,大多数熟悉行业的人都能指出这一新型技术的发展路径。在起初几年,使用云计算的大多是互联网公司,他们需求简单,使用IaaS这样的基础资源即可;而在最近数年中,随着云计算的使用者向更多传统企业和普通用户拓展,需求也随之增加,这些新用户需要的是更丰富、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最好的方式,是在云资源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让他们能够借助云计算改造业务,降本增效。
与之相对,云计算的头部厂商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例如,微软将云Azure与SaaS化的办公软件Office整合,结合IaaS和SaaS,将Office的企业客户优势引入云计算服务。这一战略得到资本市场高度认可,在云战略实施后,微软两年内市值翻倍,已高达1.5万亿美元。谷歌也给出过类似方案,将云与G Suite结合,同样获得了市场认可。
“云钉一体”是中国市场第一个被提出的类似战略,而且,比微软和谷歌更进一步,这不仅是“云+办公软件”,而是“云+新型操作系统”。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只能解决企业的“云办公”需求;后者可以促进企业应用的爆发,在满足办公需求的基础上,提供更多标准化产品,满足企业在营销、业务、生产制造等各个环节的运营需求,这些问题一旦被解决,企业大规模上云的时代必将快速到来。
曾有从业者认为,由于传统企业对于云的需求各不相同,需要“一对一定制方案”,导致业务进展慢,放缓了云计算行业的发展。
由此看来,“云钉一体”将是这一现象的破局者。对于整个行业,这样的变化都意义深远。
而对于阿里云来说,“云钉一体”的落地,也意味着这家从自研云基础设施起步的公司,形成了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平台的完整闭环,一盘棋局,终于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