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果酱妹一如既往勤奋地搜集选题(上网冲浪),在某大号上刷到了一条让人疑惑的推文。
倒不是内容有多让人迷惑,而是它的赞赏区。好家伙,这是什么互联网产业聚集区?
究竟是什么魅力,能让众多“产业大佬”争相在这里打榜(贴牛皮癣)呢?人家花大钱才能买到一段时间的广告露出,你倒好,几块钱就白嫖了一个长期广告位。
01
头像、昵称和评论里的广告位
手机端显示的赞赏区,只能容纳24个赞赏用户头像,总打赏人数也才27个,好家伙,这里居然就有17个在打广告的。
果酱妹点开该账号其他推文看,这种现象也是近期才开始的,一开始只有一两个广告,后面就开始扎堆出现。不知道是账号管理者也注意到他们“不同凡响”的头像,还是“大佬们”觉得能花钱就不比比,这些头像的账号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在留言区中。
果酱妹看了看里面的业务,给孩子起起名、卖卖衣服鞋子(虽然是高仿)就算了,保险退保、花呗换现金,这些业务不都是在违法边缘疯狂试探的吗?
除了赞赏区,留言区也是打广告的“好地方”。
留言区的“大佬们”也会把自己的昵称和业务拉上关系,有导流到自己公众号的、招代理的、找徒弟的、直接留手机号的,应有尽有。
而在评论和浮评不能精选的视频号,宣传就更简单了。商家只要把自己的业务和联系方式写在评论区里,就会成为浮评被打在公屏上,可谓是零成本的广告位。
其实无论是公众号还是视频号,点击头像和昵称都不能直达主页,但只要撒的网够大,总会碰到刚需用户,反复朗读背诵那些微信号和手机号,并默写到搜索栏。
就算大家看到了不加微信,也会在每一次看到他们头像和昵称的时候,被动地复习一遍他们的业务和联系方式。
02
屡禁不止的“牛皮癣”
这些小广告也不是什么新事物了,只是从线下的电线杠,转移到互联网上罢了,甚至连字体排版和内容都没有改变。其实不止微信,这些“牛皮癣”在各个平台都十分常见,而且他们的影响,不仅仅是观感不好。
1、泛滥的评论广告
? 微博
果酱妹已经不是第一次说微博评论区的乱象了,微博一次又一次下场整改,时不时都会出处理公告,但小广告依然是顽强地“夹缝成长”。直接点的,评论文案就带外链,而有一些文案是正经评论,点开配图却是带着网址或联系方式的广告,让人猝不及防(而且还很高赞)。
? 抖音
其实抖音留言上的广告分为引导关注抖音号和引导加微信两种,第一种只是想要涨粉,第二种则是引导你加微信,再根据业务来收费。
果酱妹观察了一下引导加微信的广告号,他们的抖音基本上都是没有发过动态的,你私信回复关键词后,那边就会甩给你一个微信号,让你去加。抖音基本上只是他们发广告和吸粉的一个平台而已,主要的业务(割韭菜)操作还是在微信上进行。
?B站
前段时间,有很多B站用户反映B站的评论区和弹幕也沦陷在垃圾评论里了。套路基本上和微博的相似(怪不得说B站的风气和微博越来越像了),都是捡漏、ghs、卖片等垃圾信息。而智能一点的弹幕广告会混在UP主的恰饭视频里,用户以为链接/店铺就是UP主同款。不过据果酱妹的观察,最近B站的垃圾信息已经少了很多了。
2、暗藏陷阱的“牛皮癣”
? 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微博两个月前大张旗鼓地整改评论区,就是因为这些外链广告已经泛滥到几乎整屏都是广告了。起初只有一两条时,用户还可以自娱一下(微博卖片梗: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你会被卖片的盯上),到了后面几乎无法正常浏览了。这既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又会用户对降低平台的好感。
? 容易形成陷阱,用户维权困难
各平台评论区中的外链在进入/关注后,基本上都会引导用户转化,但是这些公司的正规性没有保证,用户在受骗后的维权难度也大大提高。这些互联网牛皮癣,只是原本在电线杆贴小广告的人学会了上网而已,套路和风险都是一样。
牛皮癣小广告不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也不是现在就能一步到位解决的问题。除了各平台要加强处理力度外,大家平时上网冲浪,看到这些评论区有害信息,也不用多说,一键举报就完事了。
想要接收最新资讯,寻找商机,欢迎进群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