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务院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的发布,要求进口冷链食品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输入风险,以及许多地方冷库中的包装检测出新冠肺炎病毒,冷链相关新闻在今年频频走进公众的视野。
疫情让人们更多选择在线上购买肉类、鱼类、水果等生鲜食品,线上生鲜食品受到人们青睐的同时,背后的冷链运输业也受到了各方的关注。
一、冷链企业新增9188家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4.6万家冷链相关企业,近十年来注册量不断增长,2019年新注册1.07万家,同比增长30.1%,今年前三季度新注册9188家,同比增长了12%,其中三季度新增3303家,环比下降17.4%。从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以8200余家企业高居第一,山东、湖南、湖北、四川分列2-5名。
2017年起,我国多部委陆续出台政策,推动冷链行业健康发展,同时随着新零售模式的出现、生鲜电商行业的快速崛起,冷链产业迈入高速发展期。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冷链相关的企业注册量飞速增长,其中2017年注册量突破0.5万家,2018年注册量突破0.8万家,2019年新注册量达到1.07万家,同比增长30.1%。今年前十个月,冷链相关的企业注册量是9549家,同比增长了7.8%。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冷链相关的企业注册量是9188家,同比增长了12%。其中第一季度注册量是1814家。第二季度注册量是4001家,环比增长了120.6%,同比上涨61.3%。第三季度注册量有所回落,共注册了3303家,环比下降17.4%。
从企业地区分布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广东省、山东省、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冷链相关的企业量较多,其中广东省以8200余家企业量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以4千余家企业位居全国第二,湖南省位居第三。
从企业注册资本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冷链相关的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以上的最多,有2.0万家,占比总量的42%。其次是注册资本在100万以内的企业,共1.6万家,占比企业总量的35%。广东山东湖南排名前三,超四成企业注册资本高于500万。
二、冷链老玩家有的退场,有的销声匿迹
虽然企业数量呈现增长态势,但是已经在这个行业内的企业却是生存不易。
掌链传媒之前报道的北京中冷物流,这家2007年成立、2016年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在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748.82万元,同比减少8.28%,净利润为64.48万元,扣非净利润为27.6万元。而在2019年,他们的净利润则为-225.5万元。官网也处于暂时打不开的状态。
9月15日,河南鲜易供应链有限公司迎来了破产重组。至此,曾经的冷链明星企业“众品系”和“鲜易系”以如此方式迎来了自己的结局。
众品食业拥有以电商交易为核心的鲜易网、以生猪屠宰为核心的众品食品、以仓储物流为核心的鲜易供应链三大块业务。
2015年,鲜易冷冻生鲜平台的交易量达到36亿元,占据行业头部企业地位。2016年,鲜易供应链位列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第二名,同时获得中国冷藏仓储第一名的殊荣。
2018年年底,鲜易供应链在全国布局了郑州、昆山和天津三大温控园区,其城市前置仓分布在全国25个核心节点。公司自有及整合冷藏车辆5900余台,千余条运输线路,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
不过自2018年10月开始,鲜易网就开始出现数百名员工的欠薪事件。
从新三板挂牌企业小田物流和海航冷链的营业数据可以发现,2017-2019年他们的收入和净利润大致呈下降趋势,海航冷链去年还处于净亏损状态。
三、冷链企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
冷链物流企业面临着国内生鲜产品冷链运输比不高以及冷链运输成本高的问题。
国内农产品主要销售渠道为农贸市场,流通形式为常温为主,运用冷链运输的保鲜量占比为10-20%,而美国、日本、韩国等地的保鲜量占比在50%以上。国内农产品还没有大规模普及冷链运输,消费者也没有养成为冷链运输带来的高成本埋单的习惯。
并且,有数据显示,冷库建设和运营的成本也是一项巨额开支,万吨级冷库建设成本预算高达4210万元,年运营成本预算高达1404万元。
受疫情影响,人们越来越习惯选择在网上买菜,线上交易的增多确实会给冷链运输带来发展机会。但还有由于疫情,让冷链与传播病毒联系到了一起,消费者的顾虑也会增添一份。
冷链行业企业有来有走,有如阿里巴巴和京东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为其投入支撑自己的生鲜食品业务,也有如鲜易这样的老玩家走向了破产重组。
无论是谁,冷链企业都需投入巨额资产建设整个运输链条,并等待消费者养成为冷链运输带来的高成本买单的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