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购物攻略 >

“真优惠”还是“老套路” 购物狂欢需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购物津贴、直降立减、满减满折......明天就是双11,不少消费者都把自己的“购物车”越装越多。作为最初由某个企业发起的“购物节日”,如今几乎已演变成全行业、全平台参与的一场消费狂欢。面对如此花样迭出的打折促销手段,到底消费者能真正得到实惠还是会难免落入商家的陷阱?

人民网记者近日通过对超过200件单品进行的抽样调查发现,今年各大电商平台虽然不是所有类型的商品都有大力度降价,但消费者的确能通过双11达到省钱的目的,但也有部分商家仍在玩“先涨价后降价”的招数引消费者上当。业内专家对此表示,消费购物终究花的是自己的钱,理性看待促销不盲目跟风消费才是健康的消费行为。

打折促销更多集中于非热门抢手商品

“清空购物车”“今天你剁手了吗”……双11日趋临近,一场关于全民购物的“狂欢节”正在上演,而置身其中的消费者到底能否得到实惠?人民网记者近日针对化妆品、日用消耗品、母婴用品、儿童服饰、鞋类、数码产品、旅游出行类产品、宠物用品等多个热门品类超过200件单品进行了抽样调查,平台覆盖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多家主流电商。调查结果发现,今年双11各大平台均推出不同程度的优惠措施,但如果排除需多件商品叠加统一下单“凑单满减”的情况,仅以单品优惠力度看,热门抢手的商品折扣力度并不大,打折促销更多集中在一些普通日用品和不太热门的商品上。

以数码产品为例,某款销量不错的华为手机10月26日在天猫、京东、苏宁易购三大平台的官方旗舰店价格均为4988元,11月6日,进入双十一促销期后,这款手机以上三个平台,只有京东降为了促销价4788元,其他两个平台仍维持4988元。而对于刚刚上市不久的苹果IPHONE11,一些第三方商家甚至在双11期间还打出了比官方指导价更高的价格。

记者在某平台一家数码专营店中发现IPHONE11黑色11月7日标出的“双11狂欢价”为5699元,而该款商品在苹果官网的指导价则为5499元,当记者与该店客服人员沟通为何双11价格还会比指导价贵200元时,客服人员只是回答“我们拿货价就高”。

相比热门抢手产品,一些日常用品今年双11促销期间消费者确实能得到一些实惠。梁女士告诉记者,她今年9月份曾在京东购买一款三星的256G存储卡,当时价格为249元,如今该款产品并未更新换代,但价格已经降为了促销价199元,同样在今年购买过的18包宠物湿巾套装,当时价格为207元,如今双11活动促销价为178.2元。

记者在天猫销售运动品牌的某旗舰店也发现,10月28日一双阿迪达斯女子休闲鞋的价格为758元,11月5日同店同款价格已降为促销价709元。

此外,今年不少旅游OTA企业在双11期间还推出了门票优惠的举措,消费者确实能够买到比景区官方销售渠道便宜不少的门票,比如携程上的上海乐高探索中心儿童票双11价为100元,官方渠道则为180元,驴妈妈旅游网上的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成人票双11价为130元,官方渠道则为180元。

部分商家仍有“先涨价后降价”套路

“还是日常上网购物比较方便划算,不必非要凑这个热闹。”刘女士近日在某电商平台下单一件她平日常买的婴儿保湿面巾纸时发现,该店铺标出的双11活动价比她上个月买时反而还贵了。刘女士告诉记者,今年10月初购买的婴儿保湿面巾纸当时用店铺优惠券后最终花费24元,而近日查看双11活动价则为28元,价格不降反升。

“双11”前夕,人民网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电商平台都有一定的打折力度,但除了各大品牌的官方旗舰店促销比较实在以外,一些第三方店铺仍然存在“先涨价后降价”等套路引消费者上当。

例如记者在某平台一家运动专营店发现,其销售的一双耐克跑步鞋在10月29日价格为369元,11月5日同店同款价格标为了419元,然后还同时标明了双11狂欢价降为369元,实际上与10月28日的价格完全相同,根本没有任何折扣。而除了“先涨价后降价”,随着更多品类的商品加入双11,一些新的套路也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比如当下一些电商平台会有特价车进行促销,厂商指导价为13.28万元的一辆车,网上购车时需要预付2000元订金,但可享受到12.68万元的价格,总体算下来可以节省6000元,比不少4S店还要更优惠。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提车地点仅限某省某市的该品牌门店,结果提车的时间和路费成本反而远高于优惠。另外,还有类似金融方案不可退、店内提车会收取服务费、不能与店内优惠叠加享受等套路,这些都是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特别留意的细节。

促销花样再翻新 消费者有点儿“懵”

“快帮我盖个楼!”吴小姐这两天微信的各个群里老有人发出“盖楼大挑战”,拉朋友一起“盖楼”分红包。每年的双11都是平台千方百计吸引用户的时机,今年的活动内容也花样频出。比如盖楼、淘礼金、组团、双11合伙人、全民养红包、砍价免费拿、挖现金、分享返现、关注签到领代金券等,为了获得最优价格,消费者往往需要完成一道道“烧脑”的数学逻辑题或者费时间完成任务或游戏才行,不少消费者都表示已经被这些眼花缭乱的促销搞得晕头转向。

谢女士告诉记者,她本打算购买一支标价为232元的口红,预付款是30元,还剩202元尾款,付尾款时可优惠25元,实付177元,实际到手花费207元,“为什么商家就不能直接优惠25元呢?”谢女士对这种促销方式表示很无奈。平时不看淘宝的胡先生近日本想帮老婆“清理”一下购物车,结果打开淘宝页面,预售劵后XX元,付定金立减XX元,购物津贴每XXX元减XX元,以及订金抵扣 购物津贴 2件立减等优惠方式,让他眼花缭乱。胡先生多次询问对方客服:“就不能简单的直接打折吗?”但不是遇到机器人客服助手就是客服人员三缄其口。身为90后的王小姐对此则表示:“连续两年没有参与双11了,为了几块钱优惠还要耗费精力研究,让人失去了购物欲。”

此外,和往年相比,今年双11期间“直播带货”也成了主流促销手法。双11前很多网友开始选择在网红直播间领优惠券,然后在主播们“买它”的魔性口号中心甘情愿地拍下一单又一单。“单日卖出4000多万,平均3秒成交1单。”旅行达人嬉游这样描述着自己今年在飞猪双11上带货的“战绩”。

飞猪消费者营运事业部总经理、双11飞猪总PM赵磊表示,旅游产品的多元化、精细化增加了消费者做出决策的难度。因此把旅行达人和商家聚集在一起找好货、卖好货,消费者囤旅行商品更简单了。”

业内人士表示,不管是网红直播还是各种促销玩法,都属于各平台和商家的引流手段,然而吸引流量、创新玩法的同时,平台和商家也应该将用户的感受纳入考量,适当精简游戏规则,减少营销噱头,才能真正让消费者满意。

消费盛宴需要理性对待

双11从诞生之初到现在已经进入第11个年头,每年亮眼的消费数据俨然让这场“消费狂欢”变成了拉动内需的新动力。《天猫双11贷款报告》显示,今年双11,商家在备战期间,人均贷款7次,有15万商家甚至超过了100次。

支付宝联合网商银行发布的数据则显示,今年天猫双11,网商银行为300多万中小商家提供3000亿贷款资金支持,帮助商家解决备货资金周转难题。

不光是在线上,线下门店也是今年双11的“主阵地”。携程负责组织线下门店活动内容的负责人表示,往年优惠活动更多都集中在线上,使得中老年游客以及更多的非一线城市用户望洋兴叹,但今年线下门店也共同参与,可以更好满足当地用户需求。

此外,今年诸如房子这类超大体量的“商品”也不再是电商噱头,而是真的搬到网上交易,例如天猫上线了143套深圳房源抢拍,京东则在70城联合超过200家开发商投放超过6000套特惠房源。

面对如此规模巨大的电商销售高峰,紧抓“双11”市场秩序自然也成为当下监管的重中之重。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均召集了多家电商平台进行指导,督促电商企业规范促销行为。

11月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还在杭州召开“规范网络经营活动行政指导座谈会”,召集京东、快手、美团、拼多多、苏宁、阿里巴巴、唯品会等20多家电商平台企业参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强调所有从业者要共同遵循守法合规、公平竞争、权责相当的原则,严格遵守《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绝不能不择手段博眼球、打擦边球,片面追求流量和销量。

而作为普通消费者,到底又该如何避免陷入有可能出现的消费陷阱?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宝昌表示,不论平台和商家如何进行促销,消费者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这件商品自身是否需要,不能仅仅因为有折扣而去购买,理性的消费行为在双11显得至关重要。

同时,对于目前电商中的销售套路,除了应多比价、注意“定金”不能退、选择可靠的第三方支付方式付款、多看评价勿信“爆款”等。邱宝昌还特别提示消费者要防范“电商特供”产品,“现在有些商品确实线上购买比较便宜,但有可能是‘电商特供’,这些商品往往在规格、数量、含量、产地等指标方面均比线下实体店销售的有所缩水,因此消费者需要仔细鉴别。”

此外,对于消费维权问题,邱宝昌指出,消费者在前期购买时,应妥善保存商品信息、支付订单、聊天记录、发票等购物凭证,如遇消费纠纷可先行与经营者或第三方平台协商解决,如无法达成和解,可再向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12315维权,同时除一些特殊商品外,消费者还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中的相关规定要求商家执行“七日内无理由退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