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派家居发出公告,委托4家银行理财,本次委托理财金额:委托中国银行理财35,000万元、委托中信银行理财40,000万元、委托工商银行理财10,000万元、委托渤海银行理财20,000万元,共计10.5亿元。理财期限在2019年12月9日-2020年8月21日之间。
2014年11月20日、2016年8月14日,2019年3月五日,索菲亚曾先后三次向不同银行机构购买理财产品。
2017年9月28日、2019年4月2日、2019年10月11日,尚品宅配先后三次向不同银行机构购买理财产品。
2016年1月6日、2017年8月29日、2019年3月26日,好莱客先后三次向不同银行机构购买理财产品。
除了欧派,索菲亚、尚品宅配、好莱客、等均在近几年数次向银行等机构购买了数目不等的“稳妥型”理财产品。这几家公司作为定制家居的头部企业,但都不约而同的购买了同一类型理财产品,其背后蕴藏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何仅有头部企业出现了大量购买理财产品的现象?
随着家居行业的上市热潮翻篇,家居行业也迎来了一段时间的“冷静期”,在全屋定制风口之下,大型企业忙着落地抢占市场,中型企业忙着高难度转型,而小型企业则面临的是生死挑战。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仅有头部企业出现了购买理财产品的现象,资金在现今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已是他们无法解决的一大难题,而头部企业在营收稳定的情况下自然有不少的闲置资金。
为何上市公司会将闲置资金用来购买理财产品?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比如欧派、索菲亚、尚品宅配等,在企业稳健发展的情况下,公司账目上都会有大批量的现金,这些现金通常都会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业务营收,另一部分是银行贷款。
后者对于企业来说是有一定成本的,因为通过向银行贷款而来的现金是需要支付一定利息,而业务营收所得的资金对于企业来说成本为零,当资金可以保持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将多余的资金用来购买理财产品,可以避免银行定活期利率偏低所带来的的损失,所以在抛开理财产品的风险不谈以及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上市企业购买理财产品是一种合理的“现金管理”行为,并且通过这一行为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当企业拥有大量现金流时,为什么首要考虑的不是扩充业务范围?
通常情况,按照我们的理解,当企业拥有大量现金流时,首要考虑的应该是扩充业务范围,以此来持续增加企业营收,但与之相反的是头部企业们均都陆续将现金流投入至了理财产品中。
其实关于原因,是因为随着市场竞争逐渐加大,企业的利润也随之压缩,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企业主们自然不愿意冒险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对业务的扩充也就随之谨慎,而稳妥型理财产品,都有着5%以上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主们自然也就更愿意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
从以上欧派、尚品宅配、索菲亚等纷纷将部分现金流购买理财产品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在定制家居行业面临着深度转型之时,即使是头部企业依然谨慎小心,稳打稳扎的走好每一步,那么作为中小企业,在面对市场新风向等变动时,就更应该付出加倍的思考,希望在新一年伊始,大家都能做好每一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