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装修市场扩容的驱动因素:政策引导(外因)+ 开发商突破限价(内在动力)
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我国商品住宅精装楼盘渗透率从 2016 年的 15%提升至 2019 年的 32%,预计2020年精装楼盘渗透率有望提升至 37%。新开楼盘精装修渗透率的迅速提升使得工程渠道成为建材家居家电企业不容忽视的重要销售渠道之一。
与毛坯房相比,精装房在成本、环保、安全等方面拥有诸多优势。对开发商而言,批量采购和整体施工,能够节约成本、低碳环保。对消费者而言,精装房的合理设计和布局能帮助他们规避安全隐患,同时拎包入住也为他们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
尽管精装房有上述诸多优点,但其实精装修市场真正的快速扩容要从 2016 年说起。
从外因来看,精装修的推广离不开政策支持。2016 年我国全装修政策频出,当年该方面的政策数量同比增速高达 116.7%。我们看到,2016-2019 年国家及各省市共颁布精装修相关政策 78 次,2019 年达 23 次。2018 年市级政策颁布次数首次超过省级,说明精装修政策的推广已经从高线城市下沉至低线城市。大量政策的出台为开发商发展精装修住宅提供了方向指引,也证明精装修是国家支持的地产开发大趋势。
按时间线梳理,我国精装修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9 年-2006 年):萌芽期。2002 年,住建部印发《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导则》,是政府首次为全装修做出定义。2003 年在北京、广州出现了中国第一批精装房,但此时精装修只出现在中高档楼盘,且质量参差不齐。
第二阶段(2007 年-2015 年):引导发展期。2008 年,住建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装饰装修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引导和鼓励新建商品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采用菜单式装修模式,逐步达到取消毛坯房、提供全装修成品房的目标。2011 年,《建筑业“十二五”规划》出台,鼓励和推动新建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宅菜单式全装修交房。
第三阶段(2016 年至今):快速发展期。2016 年开始,国家全装修政策频出,精装修逐步普及,深入发展。2017 年住建部发布《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达到 30%。2019 年《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指出城镇新建住宅建筑应全装修交付。
从内因来看,开发商主动开发精装房也有突破地产限价的内在动力。面对严格的地产限价令,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地产开发商通过合同拆分,增加一个比装修成本更高额的“精装修”合同,能够实现变相提高楼盘每平米销售价格的目的。
2017 年以来地产集中度的快速提升亦是本轮精装房渗透率快速提升的重要原因。龙头房企占据了大部分精装修的市场份额,是此轮精装修市场扩容的主力军。
横向对比海外发达国家,精装修早已是新房的主流开发模式。与欧美日等国家 80%以上的渗透率相比,我国精装修起步较晚,仍处在逐步标准化的阶段。截至 2019 年,我国精装房渗透率仅 32%左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国外的精装修发展较早,瑞典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全球率先推出精装修模式,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也随后加入了精装修行列,并迅速发展壮大。欧洲的精装修风格突出“轻装修重装饰”的特点,采用大量的软装饰品来进行室内装修;美国精装修更加多样化且具有奢华气息,购房者在选择产品上具有较高的自由度;日本的精装修则更加标准化,部品部件通用性强。
总体来看,中国的精装修发展更趋向于日本这种模式。从我国家居家电不同渠道的产品 SKU 数量来看,工程渠道产品的 SKU 明显少于零售渠道。但我国精装修要达到日本精装修的标准化程度,仍然有很远的路要走。例如,整体卫浴在我国才刚兴起,但其在日本的渗透率已经非常高。
2. 我国精装市场解析:下游供应商异军突起的肥沃土壤
本章节分别按开发商、区域和城市、楼盘售价和装修标准三个方面来盘点我国精装修市场的现状。从初期的龙头地产领跑,到越来越多腰部开发商和中小开发商参与,从华东、华南地区为主要开发区域,到东北、西北地区快速发展,精装市场正由点到面在全国范围铺开,参与主体也从小范围出发全面快速铺开。在楼盘层次方面,中档楼盘的份额逐年提升,中档装标也是精装楼盘中占比最高的装修标准。快速扩张的精装市场将为部分产业链下游供应商的异军突起孕育土壤。
2.1 开发商:主力军是龙头房企,腰部房企增速更快
目前来看,TOP10 房企仍然是精装市场的主力军,但 2018 年以来 TOP11-100 的腰部房企和中小房企精装楼盘的增长更快,精装修市场的集中度呈下降趋势。2019 年,TOP5房企精装修市场份额为 32%,较 2018 年下降 7 个 pct。非 50 强房企精装房的占比持续提升,2019 年非 50 强房企的精装房占比为 39.2%,较 2018 年提升了 6.2 个 pct。
由于龙头房企的全装修率已经较高,每年开盘数的增量也有限,作为下游供应商,在争取原有客户更多份额的同时,也要不断开拓新的腰部和中小地产客户,才能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动能。另一方面,从大客户向小客户发展的路径,对供应商来说相对容易。拥有龙头地产客户的工程项目经验,也为这些供应商与新客户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品牌供应商对规模相对小一些的地产客户的议价能力或能较龙头地产客户更强。
« 12»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