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人物》杂志一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该文把外卖骑手在系统面前的无能为力写得淋漓尽致,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同情。
作为“系统”的建立者,外卖平台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众矢之的。愤怒的网友们纷纷站出来指责平台,不该把配送时间压得这么紧。
众所周知,国内叫得上名字的外卖平台只有两家:美团和饿了么。面对群众的指责,美团暂时一声不吭,而饿了么则率先回应。
今天凌晨,饿了么官博发声:“你愿意多给我5分钟吗?”配文是一份改进说明:
这个“延时收餐”的功能,乍一看是挺人性化,因为有的人吃饭确实不急,可以多给骑手一点时间。但如果仔细琢磨,会发现有哪里不太对劲。
首先,第一句“系统是死的”就站不住脚,系统不也是人造的吗?又不是像《终结者》里的“天网”一样的强人工智能,难道还不能改了?既然是系统出了问题,就要从系统上找原因,不能避重就轻。
其次,很多消费者在点餐的时候已经把这五分钟考虑进去了。比如店面显示预计40分钟送达,那我就提前50分钟下单,但即使如此依旧有超时的情况。打电话问客服,却被告知“推测时间”不等于实际时间。
最重要的是,就算消费者真的愿意等了,骑手就会为了交通安全放慢速度吗?更有可能的情况是:他们利用多出来的几分钟又接了一单。
所以,明明是平台和骑手之间的矛盾,却被巧妙地转移到了消费者和骑手之间,不得不说饿了么的公关有点水平。
好,既然你问消费者愿不愿意多等五分钟,那我也替广大消费者问一句:
你愿意少扣他们一毛钱吗?
一毛钱难倒英雄汉
打开你的饿了么任意一个订单,拉到下面,点击骑手的名字,就能看到他们的各项指标。其中有一条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那就是“准时率。”
据骑手介绍,准时率低于98%时每单要被扣一毛钱,低于97时每单要扣两毛钱。以每天做50单计算,一个月就要被扣150-300元,已经算很多了。
那么,98%的准时率容易做到吗?如果以正常的速度送,恐怕很难。因为总有很多意外发生,骑手自己无法控制。
比如商家出餐慢了,超时;顾客地址没写对,超时;下雨天脚滑了,超时;住宅电梯太慢,超时……而且如果一次接了多个单,一个意外就会导致“团灭”,连环超时。
更何况,系统给的时间又是那么紧凑,直接按两点具体计算路程,根本没有考虑实际路况,骑手又不能自由拒绝接单,几乎是有派单就要送。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骑手冒着被车撞的风险逆行、闯红灯,才会有那么多骑手宁可被投诉也要提前点送达。拼死拼活,为的只是那一毛钱。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说,外卖员本来就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职业,违反交规也是他们自找的。为了贪图钱财把自己的生命健康抛之不顾,怨得了谁?
诚然,饿了么此前有报告显示,外卖骑手收入高于城镇工资平均水平,月入过万不是个例。而且饿了么也有对骑手进行安全教育,他们也不愿看到骑手出事。
但要知道,永远不要试图考验人性。古人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人被钱逼急了,连卖血、卖肾的事都做得出来,更何况是去送外卖?
所以,不能把希望寄托于他们的自觉,而是要从制度和渠道上限制这种交易的展开。
从另一个角度看,外卖员违反交规威胁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是生命,也是行人和驾驶员的生命。“一毛钱”引发的风险,需要整个社会承担。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
送餐的辛苦,点餐的就不辛苦?
饿了么的声明中,有一个我看着很刺眼的词——“将心比心”。潜台词大概就是,你看外卖小哥都那么辛苦了,你就不能体谅一下他们?
可是,他们送外卖的辛苦,我们点外卖的就不辛苦吗?
的确,我们坐办公室的不需要风雨来雨里去,顶着大太阳跑东跑西,可脑力劳动同样是要消耗体力。写一上午策划案,画一上午设计图,剪一上午片子,到头来只是想吃一份热腾腾的饭菜,这有什么错呢?
更何况,如果不是工作忙没时间做饭、住太远来不及回家,谁会愿意吃口味千篇一律的外卖呢?我们体谅了外卖员,谁来体谅我们?
其实,我们不是不理解外卖员的辛苦,只是不想用我们的善良纵容平台,从而进一步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
比如总有人呼吁恶劣天气不要点外卖,说是要替外卖小哥的安全着想。但如果平台在台风暴雨的天气关闭了点餐渠道,不就从源头上保护了他们的人身安全了吗?
消费者只是想吃个外卖,不需要背负任何道德包袱。
最后,如果追本溯源,我们会发现如今全民点外卖的盛况也是平台造成的。十几年前没有外卖平台的时候,都是由商家自己配送,没那么多人点,骑手也不辛苦。
但自从有了外卖平台搞补贴大战,把线下流量收割到线上,同时培养了用户点外卖的习惯,骑手的市场缺口大大增加,才有了这一用血汗换效率的行业。
无论怎么说,消费者都是无辜的,体谅是情分,不体谅是本分,这一点要拎清。
《世说新语》里有一个故事:西晋官员石崇每次宴请宾客,都要让美人在一旁劝酒。如果客人不喝酒,石崇就让侍卫把美人杀掉。
再观今日之事,谁是美人?谁是石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