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购物天堂 >

华润置地向华润集团配售2亿股股份 或是为了推进混改

秋风渐起的十月,房企似乎已进入了“储粮过冬”的节奏,除了销售、扩储方面的频频发力之外,融资也成为他们绕不过去的一环。而常规的融资形式,在银根收紧的节点,并不能满足开发商的资金渴求。于是,股本融资再次被启动。

继此前宝龙地产先旧后新、配售股份的操作之后,10月22日,华润置地也如出一辙,以每股33.65港元的价格,向华润集团配售2亿股股份,从而获得了67.2亿港元的股本融资大单。

华润置地于公告中表示,公司将收获60.5亿港元的配售所得款净额,其中90%即60.5亿港元将用于购置及开发与集团项目有关的土地,剩余的约6.7亿港元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但与民企不同,具有央企属性的华润置地,其配售股份的目的,似乎并不像纸面上所说的,仅仅是充实资金链那么简单。此次配售及认购完成后,华润集团持股比例下降,或许是华润置地优化股权结构、混改探路的缩影。

但即使在资金需求逐渐扩大的情况下,华润置地也并未呈现出“缺钱”的状态。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华润置地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仍有615亿元,同比去年提升4.2%。与此同时,其资金短债比为1.7,净负债率为43.6%,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41.9%,偿债压力较小。

在多渠道输血中,华润置地今年中期平均融资成本仍维持在4.45%,与去年末基本持平,低于上市房企整体6%的均值。再往前追溯,2014至2018年,华润置地融资成本则分别为4.47%、4.63%、4.23%、4.13%、4.47%,整体融资成本维持于低位。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相对来说,华润置地资金充足,一直以来融资成本也不高。此次配股融资是为了提前储备资本,为规模扩张做铺垫,为未来的资产注入留足空间。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为了推进混改。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行业竞争逐渐激烈。由此,经营效率、经营活力成为房企们角力的砝码。作为国企、央企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的突破口,混改的推进变得尤为重要。

在此过程中,部分房企常通过配股,来降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提高股份的流动性。2009年的金茂,便是如此。彼时在完成配股后,一举将中化集团的持股量由69.74%降至62.87%。

但相对于金茂来说,华润置地降低集团持股比例的力度,则要小得多。

此前2015年5月,华润置地完成过一笔4亿股的配股融资,彼时它按照每股25.25港元完成配售,为其自身增添101亿港元的所得款净额。交易事项完成后,华润集团的持股比例由此前的65.03%降至61.27%。

而时隔四年多,此次华润置地再次启动配股,华润集团的持股比例随之再次降低,由约61.27%降至扩大股本之后的59.55%。换言之,华润置地通过两次配股,降低了集团大约5.48%的持股量。

但该方式只能作为管窥企业“混改”进程的小窗口,真正加快转动混改车轮的,还要看后续的市场动作。

以金茂为例,在配售股份之后,直到今年7月,它才将混改提上日程。彼时其与中国平安、新华人寿分别订立股份配售协议和签订股份认购协议。由此,金茂前三位的股东持股比例变为中化香港持股占比35.1%,中国平安持股15.2%,新华人寿持股9.18%。这大大优化了股权结构。

而如大悦城控股、首开股份等,则通过重组来推进混改。

大悦城在完成重组后,商住平台相结合,有利于在融资、市场、人才、土地获取及品牌等方面产生化学反应,也利于激励机制的完善和运营效率的提升。而首开股份则在披露的重组进展中提到,北京房地集团的国有资产将无偿划转给首开集团。

与以上房企相比,华润置地的混改,主要是通过参股其他房企来激活企业的运转效率,并不涉及自身的股权变化。

2018年,华润置地官网将“探索国企混改新模式”定为公司该年度的“十大事件”之一,具体的动作,包括入股天津城投及中华企业。入股天津城投集团旗下的城投置地公司,华润置地持股49%,这将加速它在津的业务布局;而入股中华企业,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华润置地则将其称为“国企混改零的突破”。

从目前来看,华润置地的混改进程还未深入,虽然配售股份显露出了其混改的蛛丝马迹,但该公司以后如何推进,也要等待时间去验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