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9年,体育公司们走入了更为激烈的分化阶段。
就五大国民体育品牌来说,经过多年并购的安踏(需求面积:100-200平方米、已进驻341家购物中心、今年计划开300家)体育不论是自身业绩还是股价都走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增长曲线,成功守住了浑水等国际机构的三次做空;而李宁(需求面积:100-300平方米、已进驻395家购物中心、今年计划开300家)重新归来走上国潮的路径,也逐渐找到二次增长的起点。
唯独在国内上市的贵人鸟,头顶“A股体育第一股”光环,上市5年时间里频繁并购,结果在2018年资本奔溃潮中未能幸免,如今惊现关店潮、亏损潮和违约潮,深陷源源不断的麻烦中。
就三大户外品牌来说,探路者、牧高笛和三夫户外,在2019年无一例外地出现营收下降的情况,让人产生户外运动日薄西山之感?
但是整体的大环境是这些年伴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跑步、滑雪、登山等户外运动颇受欢迎,国人滞后的户外运动理念也逐渐提高,对于健康生活的要求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室内、走向户外。所以更大的原因是这三家户外体育公司自身的经营和管理不善,才会集体出现如今的困境。
为什么体育公司发生如此激烈的分化?体育市场增长红利下,还有几家企业能够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为此新浪财经梳理港股+A股市场上共计9家主要的体育用品公司,从营业收入、净利润、现金流等角度进行多维度对比,试图寻找体育用品公司的行业趋势。
安踏上半年营收占行业近50%,三夫户外1.85亿元垫底
根据新浪财经的统计,李宁、特步、三夫户外等8家体育用品公司的营业收入总额等于150.95亿元,与安踏的148.11亿元相差不大,这意味着安踏一家的营业收入足以抵上剩余8家的总和,可见体育用品公司之间分化之大。
安踏营业收入如此之高,和并购的FILA有非常大的关系。
此前安踏曾经遭到国际资本市场的多次做空,理由之一是安踏并购FLIA之后数据不透明,导致外界认为其数据有造假之嫌。为了回应外界的质疑,安踏在2019年半年报中单独披露了FLIA营收数据,其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5.38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44.1%,已经逼近安踏本品牌的营收数据。
9家企业中收入最少的是三夫户外,在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仅有1.85亿元,相比较于2018年同期的2.05亿元下降10.2%。
三夫户外是一家从事品牌代理的户外体育用品公司,截止到2019年6月底拥有 X-BIONIC、DAINESE、JULBO、KLATTERMUSEN等国外运动品牌的中国总代理权,基于代理模式,三夫户外陆续衍生出自有品牌、赛事组织、亲子乐园等业务。
三夫户外营业收入的下降源自于户外用品收入的下降,其中户外服装、户外鞋袜、户外装备的同比下降幅度都接近20%。值得注意的是,三夫户外已经连续三年收入垫底。
贵人鸟营收持续恶化,两年半关店1421家
从收入下降比例来说,2019年上半年降幅最大的不是三夫户外的10.2%,也不是濒临退市边缘的探路者的21.16%,而是贵人鸟的47.27%,接近腰斩。
营业收入的下降一方面是杰之行、BOY 公司不再纳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导致收入大减。剔除合并报表范围的影响,贵人鸟2019年 1-6月份的营业收入减少1.19亿元,同比下降 12.77%。
此前的2018年底为了挽救上市公司现金流,贵人鸟以3亿元出售杰之行公司,导致贵人鸟发生投资损失1.3亿元;BOY 公司则是一家西班牙的体育经纪公司,因为贵人鸟在BOY公司董事会成员由4人减少至2人,不再构成并表条件,所以不再纳入财报核算数据。
另一方面则是主品牌收入的下降。目前贵人鸟公司供应链、品牌营销、人员管理、渠道整合等日常经营环节全面恶化,导致公司出现了关店潮。财报数据显示仅2019年上半年贵人鸟就净关店188家,从年初的2873家下降到2019年6月底的2685家。此外贵人鸟在2017年和2018年的净关店数分别为376家和857家,这意味着两年半的时间里关店数达到1421家。
贵人鸟的问题此前已经探讨过,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在前几年泡沫时代偏离主业,疯狂投资打造所谓的“体育生态”,如今在大环境不佳、金融收紧的背景下,开始出现资金的流动性危机,又不得不卖卖卖以维持经营。
但是自救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根据贵人鸟最新的2019年三季报资料显示,1-9月营业收入11.69亿元,相比较于2018年同期的23.02亿元下降49.02%,营业收入呈现加速下滑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