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9年,正值建国70周年历史节点,赢商网全国19城大联动,特别推出《70年城市商业变迁史》大型专题策划,回溯过往70年城市与商业发展脉络,以史为鉴,探路商业与城市结合的更多可能性,最终将汇集成册。
青岛,依山临海,是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因“一港一路”而兴,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青岛百年历史,作为山东仅有的新一线城市,和70年前相比,青岛商业也有着翻天覆地变化。从一条小商品街区到如今的七大商圈,从一个小渔村成为山东商业领航者,如今青岛的高楼林立,商业奔腾:青岛啤酒、海尔、海信等国际知名品牌坐落其中,大型商业项目聚集,黄金西海岸成为新一代影视基地……赢商网将聚焦青岛商业,从时间、位置、环境等方面以点带面,讲述70年来,青岛的点滴变化。
70年前(1949-1978),青岛商业萌生于一条街
“很久很久以前,青岛就有台东了”,青岛很多老人都说。“那是我们买东西的好地方……”
作为青岛知名的地标,台东步行街简直可以成为青岛商业的活化石。有人说,台东商业的发展就是青岛商业发展的缩影。
早在建国前,青岛商业处于萌芽阶段的时候,台东就以人多、商铺多成为青岛商业文化的发源地。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德国侵占胶澳时期,德国当局把租界分为内界和外界两大区。在中国人居住的界内包括了大鲍岛、小鲍岛、孟家沟、杨家村、台东镇、扫帚滩等,属青岛内界区域。时间发展到到1901年,台东镇已初具规模。
台东镇,由台东一路到台东八路,依次而建成一个长方型的“口”字。德占时期,居住在东镇的人,多数都是些手工艺者和附近的工人,其生活状况十分艰难、贫寒。起初,台东三路上还没有像样的商铺和字号,只有一些沿街布点的小杂货铺、烧饼铺、估衣铺之类的小门店,店面低矮而又十分狭小。
后来,随着台东镇的发展,这里聚集的手艺人和小商小贩越来越多。发展到建国初期,这里已经聚集了兴华银楼、昌记理发店、旧货商行、德源泰杂货铺、中民药房及聚福楼、市场楼(老二百)等50多家店铺。
从台东历史不难看出,建国初期,青岛商业还仍旧处于小手工业者主导商业的阶段。
解放后,随着城市环境区域稳定,台东的商业发展开始走进公有制经济。当时,市场楼(千川百货的前身)是青岛北部最大的商场。周边围绕着利群绸布百货店,绸缎布匹、皮货、百货电器、手表、眼镜、大陆茶庄、正大食品店、新新照相馆、孚德女鞋店、新华楼浴池、光陆戏院等门店。
不过,在1956年之后,国内公有制经济崛起,商铺纷纷公私合营,大多数老字号陆续被新名字取代。比如,1964年,国营德源泰百货店更名为国营青岛利群百货商店。
在公有制经济最为发达的阶段,青岛几个商业最发达的街区上,最火热的商场就是青岛国营的百货商店。
40年前(1979-1994),青岛商业走入个体经济发展
在1949年至1978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是完完全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私有”是被禁止的字眼。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最先解禁了农村工商业。
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第一个有关发展个体经济的报告,提出“各地可根据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个体工商户”这个称呼载入了中国经济史册,个体私营经济就此起步。在这种大背景下,1979年,青岛市工商局《关于个体工商户批准和管理试行办法的报告》获批,正式恢复个体工商户的发展,青岛第一批个体户诞生。
也从1979年开始,青岛正式走入个体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也就在这个这阶段,青岛商业开始飞速发展。大量的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和大型百货公司开始逐渐瓜分青岛商业市场。
1980年,青岛市设立黄岛路、市场三路等17处农副产品市场。而青岛闻名遐迩的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就在这一时期成立。据档案记录1980年10月成立时,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当时摊位有50余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即墨路小商品市场摊位迅速增加到了1300多个,商品种类达到11000多种。
也就在这个阶段中,青岛另一知名商圈中山路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大型百货公司等新型业态植入,中山路的南北段分别兴建了高层商业建筑。此时,青岛商业呈现了台东、即墨路、四方路的商贸市场和中山路的劈柴院 “小吃街” 、周边百货公司众星环绕的模式。
也就在这个阶段,一些外来品牌开始进入青岛。比如1993年9月6日,继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之后山东省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青岛中山路开业。著名的青岛啤酒节,也是在1991年正式开始,首届青岛啤酒节在中山公园举办。
而中山路由于百货较为集中,交通更为发达,迅速超过台东成为青岛最大商业聚集地。
20年前(1995-2015),青岛商业东西争霸,百花齐放
1995年之前,中山路的商业地位不可动摇。在当时,中山路不仅拥有市政府、栈桥 、火车站等政治、交通、旅游中心的定位,在商业方面,中山路上还包括国货、东方、发达、百盛 等一系列大型百货商场,还有包含中国电影院、春和楼、四方路等旅游、休闲的地方。可谓是百花齐放、应有尽有。在当时,以中山路商圈为主的西部商圈,已经成为青岛商业霸主。
不过,在台东商圈有着巨大的人口基础的情况下,利群等国有百货的加持下,台东商圈成为中山路的有利对手此时的青岛商业,。两个商圈龙争虎斗、针锋相对又彼此扶持,呈现出相对平衡的微妙局面。
不过,随着1991年市政府开始东迁,这种平衡局面被打破。市政府的东迁不但搬走了城市政治中心,更带走了最具消费能力的顶尖人群。从1995年之后,青岛新市政府所在香港中路上迅速崛起了佳世客、麦凯乐、海信广场、百丽广场等大型商业项目。其中,海信广场的 “顶尖、高端”地位直接拔高了着整个商圈的消费水平。东部商圈开始了急速发展。
而在这一段中,李村商圈、崂山商圈等也在借机发展,青岛的商业在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的刺激下有了长足的进步。万达、宝龙、新业、永旺等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开始在青岛布局。尽管商业项目的形式依旧以百货为主,但青岛商业已经犹如冰下火焰,各大商圈你争我夺,快速进步。
5年前(2016-2019),青岛商业体验式时代来临
2003支付宝、淘宝网诞生,16年来,电商已经逐渐浸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对于商业来说,电商的侵袭已经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
而在这种大背景下,新开业的购物中心的形式开始越来越新颖。其体验式业态成为岛城商业发展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自2016年至今,短短两年时间之内,青岛新开的商业综合体就有18家。这些新开的商业综合体,十分注重打概念性和体验牌,并且遍布青岛各大商圈。
除此之外,青岛地铁的开通,让青岛商业进入了黄金地铁时代。香港中路上的华润万象城香港东路的金狮广场,新都心的凯德MALL、李村的奥克斯广场等等新型体验式商业项目在地铁的带动下,一跃而起,迅速成为青岛商业的顶级代表。
除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四区之外,西海岸新区以及城阳区等的新兴商业集中地也后来居上。西海岸新区的海上嘉年华、新城吾悦广场、东方影都融创茂等商业项目也开始带动了黄岛的人气。
目前,青岛已经形成了中山路、台东、东部、李村、崂山、新都心、浮山后、黄岛等商圈。除了面积上的急速扩张之外,青岛商业的业态、商业的深度也有了更多样的变化。如今青岛商业的竞争已经完全成为了购物体验之间的竞争,青岛的商业开始和超一线城市接轨。
(以上资料图片来自于青岛档案馆、青岛新闻网、鲁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