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购物指南 >

资本“毒丸”WeWork与百年托马斯消亡

9月23日,秋分。自这天始,北半球跨过一年昼短夜长的界线,黑夜将占据更多时间。

而对于北半球的两家明星企业——全球历史最悠久的旅游公司英国托马斯库克以及排名全美私人市场第二大估值的独角兽公司WeWork来说,“至暗时刻”也已到来。

据外媒9月23日消息,联合办公空间新贵WeWork的部分董事会成员正计划罢黜其联合创始人亚当·纽曼(Adam Neumann)的CEO一职,其中包括WeWork最大投资者软银集团的许多高管及软银创始人孙正义。

事实是,自今年8月开始,随着WeWork 递交了IPO招股书之后,围绕在这家“独角兽”初创企业身上的光环就开始被一层层过滤,让一众投资者看到了它更真实的样子。

通过一轮上市前路演,首先被质疑的是WeWork市值的大幅缩水,因为1月初私募资金时的470亿美元估值,被修正至只有100亿-150亿美元。

很显然,一级市场资本助推后的估值虚高,通过IPO二级市场的审视后,估值下降不可避免。有分析就指出,经历了Lyft和Uber糟糕的IPO,投资人对于这种看似很有前景、但从未被证明(能赚钱)的商业模式都如“惊弓之鸟”。

另外不断走高的净亏损也让投资者变得谨慎。招股书披露,2016-2018年WeWork净利润分别为-4.30亿美元、-9.33亿美元和-19.27亿美元,3年内共亏损33亿美元;2019年上半年净亏损9.04亿美元,亏损金额同比增加了25%左右。

WeWork甚至在招股书中称:“尽管我们不认为长期看净亏损占收入的百分比会增加,但我们的净亏损占收入的百分比可能会在短期内增加,并将继续绝对增长。”对于投资者而言,一家看不到半点迹象可以帮自己赚钱的企业,即使有着“独角兽”的光环或许也不具备多少吸引力。

而WeWork最被诟病的则是其企业管治问题。

今年早些时候重组时,WeWork向CEO亚当·纽曼支付了590万美元,以买下“We”商标。但在其后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招股书中,WeWork收回了支付的590万美元,同时保留了“We”的商标权。据称,这一切都是在亚当·纽曼的“指导”下完成的。

另外,亚当·纽曼在公司拥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股票,保证了他能实际控制WeWork总投票权的50%以上。

招股书显示,WeWork董事会共有七名董事,除创始人亚当·纽曼以外,Benchmark Capital、软银、Mindbodygreen、私募股权公司Rh?ne、高盛和弘毅投资六家机构在董事会各占一个席位。

上述机构股东均持有A类普通股,1股享有1票投票权,而亚当·纽曼却持有B类和C类普通股,1股享有10票投票权(新版招股书将超级投票权从每股20票削减至每股10票)。在超级投票权被修改前,招股书显示,纽曼能实际控制WeWork总投票权的50%以上,而且这些股票在出售或者转让时保留其权利,而不是转换为普通股。

另悉,亚当·纽曼曾被曝出向公司租赁私人房产,借此获利数百万美元。上周更有报道指,亚当·纽曼在从纽约前往以色列的飞机上携带了大麻,促使飞机所有者召回了飞机。

虽则WeWork宣布取消亚当·纽曼的超级投票股,并将在年末任命一位新的独立董事,但外界对其薄弱的公司治理的担忧仍难解除。

据悉,亚当·纽曼近期在一场公司内部直播中承认,他需要学习如何经营一家公开上市公司。

未能盈利、估值虚高、企业管治糟糕,无论对于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还是其原本的大股东软银来说,都犹如一颗“毒丸”,而亚当·纽曼之于WeWork和软银,同样是一颗“毒丸”,撤换CEO或已是折中之法。

更何况,2017年1月以来,软银集团、软银愿景基金及其子公司累计对WeWork及附属公司投资已高达约106.5亿美元。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需求萎靡及估值持续下行后,今年初,软银对WeWork 的投资金额由原定的160亿美元削减至20亿美元,而且这些钱来自软银自己而不是来自愿景基金。

一家公司的发展往往体现了创始人的意志,而在亚当·纽曼带领下的WeWork用9年时间,从两个工作站发展到了528个,会员人数从450人拓展至52.7万人,扩展不可谓不快,但大规模扩展的另一面,需要由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支撑其商业办公用地租用和运营、市场营销、行政等费用。

WeWork还在其招股书中这样说:“(我们)在美国的可寻址市场机会为9450亿美元,在全球为1.6万亿美元。而目前,才实现了全球总机会的0.2%,以及潜在市场十大城市中的0.6%的机会。”

根据桑福德C.伯恩斯坦分析师预测,WeWork要把现金流转正,在未来4年内还需要有72亿美元。而如果在2022年之前出现经济衰退,那么它所需要的钱,将提升到98亿美元。

世界最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Capital Group的负责人则表示,WeWork上市计划的失败或许预示着,随着投资者更加严谨地剖析私有企业的前景,资金充足、估值偏高的私有企业的“辉煌时期”即将结束。

WeWork就如一个无底“深坑”,软银提议撤换CEO,暂缓IPO或许只是一个及时止损的方法。

及时止损,无论是对于历史悠久的还是新兴潮流的标的同样适用,复星旅文与旅游公司英国托马斯库克Thomas Cook的收购计划则以另一种方式终止。

9月23日,拥有178年历史、世界首家旅游公司英国托马斯库克集团宣布破产清算,该集团官网公告确认,集团所有公司都已停止交易,门店也同时宣告关闭,所有通过托马斯库克预订的航班和度假产品都将被取消。

曾经的风光无限一夕消弭。随着Thomas Cook所有航班和旅行的取消,首当其冲的还有约60万名滞留海外的游客,迫使英国政府和保险公司协调大规模的遣返救援行动。

但据英国民用航空管理局方面表示,在接下来的两周内,其将与政府合作将超过15万英国游客带回家。至于其余受此影响的数十万游客将如何解困,该局尚未给出方案。

如今看来,复星旅文4月传出洽购Thomas Cook的旅行社业务和航空公司业务,以及9月1日还有报道指其正拟向Thomas Cook注资4.5亿英镑,这些举动无疑是打算在后者仍一息尚存时以较划算价格实现并购计划,并让Thomas Cook免于走到消亡的结局。

可惜大厦将倾,非一木能支。据分析,在去年5月开始,由于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和旅游业的激烈竞争,Thomas Cook年初超过25亿英镑的市值就暴跌了80%,短短11个月的时间里骤降至5.5亿英镑,该公司当年账面亏损金额就达1.63亿英镑。至今年股价更跌去96% 以上。

努力挣扎了一年多后,21亿美元的沉重债务还是将Thomas Cook带进了坟墓,178年的辉煌成为历史。

Thomas Cook就在公告中说:“尽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这些讨论未促成与公司利益相关方和提议的新资金提供者之间达成协议,因此,公司董事会的结论是,除了采取立即生效的措施进入强制清算外,别无选择。”

复星旅文也宣布,由于英国旅游集团Thomas Cook强制清算,拟议的4.5亿英镑的资本重组计划不再适用。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市场的变化总是风云莫测,无论是WeWork还是Thomas Cook,内外交困而不及时找出病灶,终不会有好的结局。

独角兽在市场的洗礼中开始重新被评估价值,百年企业也可能在市场冲击中荡然无存,警钟常在,中国企业需要探索的发展之路还很长,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事情,,永远猜不到下一秒到底会发生什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