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李子柒骑在马上,马速很快,目的地到了,她翻身、下马、采花,又上马,飘然而去,一气呵成。这是李子柒发布的众多视频中的一期,主题是骑着马去采一种名叫辛夷花的花朵,并做成5种美食。
在YouTube上,这期视频收获了680万的点击量和一万条评论,在视频下方的评论区,有人感叹,“她是一个童话吗?为什么一切看起来舒舒服服和和平?”
这条视频并非李子柒在YouTube上最出彩的视频,她点击量最高的视频主题为《花生瓜子糖葫芦,肉干果脯雪花酥——年货小零食》,内容是李子柒制作年货零食的过程。
在视频中李子柒展现了强大的手工制作能力,她熟练的串山楂、熬制冰糖、炒栗子,爆米花,炒瓜子,煎蛋卷,晒芒果干,这些在大部分同龄人身上已经失传的技能,李子柒干起来却游刃有余。
除了内容扎实之外,视频画面干净,角度恰如其分,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这条上传自2019年2月、长度为10分11秒的视频,观看量已超过4100万次。
当国内越来越多人注意到李子柒的时候,她已经在海外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YouTube上粉丝数量达到764万,超过了CNN,视频总观看量接近10亿,平均每个视频的观看量接近上千万。
李子柒在YouTube上的各项数据,收入单位为美元(数字来自海外网红营销平台Nox Influencer)
YouTube上的中国网红,除了李子柒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创作者——“办公室小野官方频道”。该账号的粉丝数量已经超过了800万,总观看量超过了18亿。而排在李子柒后一位的还有主打西南乡村美食的“滇西小哥”。
办公室小野在YouTube上的各项数据,收入单位为美元(数字来自海外网红营销平台Nox Influencer)
和普通用户对于李子柒们爆红仅仅出于好奇而围观不同,国内自媒体们更震惊于YouTube给出的变现潜力。
按照Nox Influencer的预测,李子柒每个月在YouTube上广告联盟的收入就可能达到73万美元。依此计算,仅仅凭借YouTube流量的分成,其年收入潜力高达4000万元人民币,“办公室小野”年收入可能超过5000万元。
与这些仅仅依靠平台流量分成就能活得很好的网红相比,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国内自媒体生存环境愈发艰难。
李子柒、办公室小野的海外走红,给处于激烈竞争的中国自媒体、MCN们提供了一个突围方向,越来越多人开始走向国际化。
但是这条路也并非坦途。
1
“靠分成赚不到几个钱”
临近年底,科技类自媒体人丁道师对自己在各内容平台的流量分成收入做了简单的统计,他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今年平台们给的钱大幅减少了。
“平台的分成和去年相比下滑幅度超过50%”,丁道师说,过去几年给他分成最高的平台是一点资讯,此前他每年可以从该平台获得3万多元的收入,今年降至一万多,“其它平台的情况也类似。”
这种变化是他在内容产出数量、质量、平台阅读量均未有较大变动的情况下发生的。丁道师的遭遇并不是孤例。
“30天,650万的阅读量,但是收益不到100块钱。”在朋友圈里,丁道师的朋友——自媒体人胡赛萌也在吐槽平台收益的减少。
“单靠流量(分成)真心赚不到几个钱,只能玩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的套路了。”丁道师的另外一个朋友也告诉他,自己的文章在一家内容平台上有几十万流量,分成只有3块钱。
一直以来,国内内容平台给予自媒体的流量分成都不算高,因此自媒体们也不会将其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
丁道师透露,平台的收入分成在他以往的年收入中仅占1%到2%,“如果单单靠平台分成做自媒体,可能连网费和电费的开支都无法负担”。
“光靠分成大家都要喝西北风”,某小型财经自媒体创始人李笑提到,他们团队专职加兼职的员工数量在10人左右,今年团队在内容平台上获得的流量分成收入仅为7000多元,这甚至连一个人的工资都覆盖不住。
对于头部自媒体来说,平台的分成更加不足挂齿。由于这部分收入不高,某头部财经自媒体联合创始人甚至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在各平台开启流量分成的功能,“嫌麻烦”。
不过对于大部分图文类长尾自媒体来说,“蚊子再小也是肉”;让他们焦虑的是,这块蚊子肉也在变小。
几天前,丁道师在某内容平台的一场年会上感受到了风向的变化。往年占据前排的科技、财经自媒体被一些从未听说过的名字替代,农村、美食、搞笑类短视频自媒体被平台奉为“座上宾”。
“我们被他们拍死在了沙滩上。”一位同行感慨。
短视频的崛起,让各个平台的关注重心也发生了变化。不少图文自媒体创作者都回忆,在2018年以前,百度、腾讯、一点资讯、UC大鱼号还在争相拉拢图文自媒体,声称将投入几十甚至上百亿补贴。当时一大批自媒体作者都从补贴中获益,在朋友圈晒平台奖金成为一时风潮。
随着抖音、快手等平台在2017年底异军突起,最近两年平台们的补贴开始明确向短视频创作者倾斜。
以百度为例,在今年5月份的“百度联盟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上,百度宣布提供5亿元现金补贴,20亿流量扶持Vlog创作者。
不过,对于短视频自媒体以及其背后的大小MCN来说,也几乎也没人依赖于平台的流量分成。
“靠流量分成活下去基本不可能,流量分成离‘重要’这个位置差太远,只能算是补充。”一家杭州的小型MCN——乐链文化负责人阿珂说。
除非是直播公会类型,否则MCN不太可能依靠流量收入,阿珂表示,“直播公会由于和平台的礼物分成比较高,靠打赏的分成活下去倒是可能。”他认为,一般MCN的变现方式主要主要还是接广告、做电商、知识付费(短视频培训)、直播打赏等。目前,乐链主要依靠知识付费课程售卖和接广告变现。
不光是小型MCN将平台分成视为鸡肋,国内头部MCN洋葱视频CEO聂阳德也曾表示,“指望平台方分成无法养活团队”,流量分成只能充当安慰剂,解决不了生存问题。“如果不做IP可能生活比较滋润,成本低。如果是原创内容,指望平台方分成并不靠谱。”
2
百亿级补贴哪去了?
内容平台的版权采购主要针对机构媒体,但版权费并不高。以APP百万日活的知名财经媒体为例,头条、百度、腾讯 每年支付的版权费只有几十万元。
但对于自媒体来说,内容平台不进行版权采买。目前,国内各个内容平台对自媒体创作者的扶持政策不尽相同。
对于优质的原创作者,字节跳动方面表示,会以流量分成、现金激励、直播、内容付费、内容电商、内容营销等方式助力平台创作者获得收入。
自2015年起,头条号还陆续推出了一些激励计划,比如“千人万元计划”、“千群万元计划”、“青云计划”等。以“青云计划”为例,它会对各自媒体的优质内容进行不同额度的现金奖励。
百度旗下的百家号也给自媒体创作者提供了流量分成,根据自媒体文章的阅读完成率、广告展现量、内容质量、原创情况、粉丝阅读比例、互动数据等维度来进行计算。
不过百度方面称,由于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阅读人群,其匹配的广告价格也会有一定调整和变化。
2019年6月,百家号正式将之前推出的“百万年薪计划”升级为“金芒计划”,声称将针对百家号平台的图文类以及视频类创作者全年将投入20亿流量、3亿元现金进行补贴。
除此之外,目前百家号还定制了带货等分成机制,并推出“图文商品功能”——作者在文章中插入第三方平台的商品(如淘宝、天猫、京东),一旦用户产生实际购买并确认收货,作者即可获得相应佣金。其中,针对淘宝和京东的非自营商品,百度抽取佣金的27%;针对京东自营商品,百度抽取佣金的30%,其余佣金归自媒体。
腾讯旗下的企鹅号和微信公众号也以流量分成的方式回馈创作者。微信公众号可以开通流量主业务,符合一定条件的微信公众号可自愿将公众号内指定位置分享给广告主作广告展示,按月获得流量分成。
而短视频平台上,各个平台的分成方式差异较大。
比如抖音目前没有提供流量分成,其给创作者提供收益的方式是星图广告系统接单变现、电商推广变现、直播变现。星图中,达人和MCN分成比例为85%,抖音平台只收取5%;通过抖音的电商橱窗功能在视频中插入商品链接,创作者会获得商家20%-50%的产品佣金分成;而抖音个人主播的分成比例是30%,公会分成40%到50%,公会分SABC四级,S级最高。
同样作为短视频平台,快手在变现上给创作者更多的选择。除了流量分成之外,还有快手小店、快接单、直播等变现手段。其中在快手小店中,创作者可以推广淘宝联盟、有赞、拼多多三个渠道的商品,推广者将获得实际到手推广佣金的50%。而直播打赏的收入上,主播和快手是五五分成,但主播还需按打赏收入的20%纳税。
B站也针对创作者推出了“创作激励计划”,以视频播放量作为分成依据;而微博推出的广告共享计划与传统流量合作的广告分成方式不同,创作者在其中的收益主要由博文内容的质量、流量与粉丝的互动性等决定。
虽然各个平台提供的分成方式繁多,但对于创作者来说,真正拿到手的收益并不多。
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创作者目前主要的变现方式是软文广告、电商等,流量分成可以忽略不计。
今日头条称,2019年其已助力创作者获46亿元营收。不过,相比今日头条平台的千亿广告营收,46亿微不足道。
信息流广告成为近两年百度营收的重要支撑,且增长迅速。根据百度2019前三季度财报和Q4财报的预测数据粗略计算,其内容成本(不含爱奇艺)在总营收中的占比约为3.3%。
对照国外的内容平台,在YouTube、Facebook等平台上流量分成金额更高。
以行业内公认给创作者流量分成较高的B站为例,一位UP主透露,他从4月份到11月上传的视频总共获得691万播放量,总收入为15521元,据此可以算出其在B站的cpm为2.25元。
而Nox Influencer的统计数据显示,李子柒在YouTube上的cpm为7.01-13.31美元(折合人民币49.14-93.3元)。
“国内的价格一直比国外低,从广告联盟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丁道师提到,多年前百度广告联盟的收入就比谷歌低。
在被Google收购后的第二年,Youtube开始和创作者进行流量分成,分享平台的广告收益。目前,Youtube只拿45%,55%归创作者。Facebook也采取了同样的分成比例。
Youtube的创作者还可以获得粉丝打赏,粉丝每次可以支付至少1美元,最多500美元给主播。这部分打赏收入,主播可以拿走70%。
另外Youtube还设有付费频道,粉丝可支付4.99美元变成频道会员,获得专属的徽章、自订表情符号、开设赞助者专属聊天室。每一笔会员费,创作者拿走七成,只有三成归平台。
Facebook自去年开始推出粉丝订阅服务,用户每月向创作者支付4.99美元,就可以获得独家内容、实时视频和个人资料徽章。不过Facebook透露,从2020年1月1日起,平台将从创作者的粉丝订阅费中抽取30%。
而在Instagram,网红可以通过发布广告赚钱。业内人士透露,品牌广告的投放价格会按照10美元/1000粉丝来计算,或者每条软文帖子折合0.25—0.75美元/粉丝。
除了给创作者的分成比例低于国外,最近一年,国内的内容平台们还在减少补贴。
2017年和2018年是平台们狂砸钱补贴的时期。以字节跳动为例,2017年5月,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小视频宣布将在12个月以内,拿出10亿元来聚焦补贴小视频内容,用户上传的小视频只要符合优质、原创标准,都将获得“火力”现金补贴。
2018年7月,火山小视频再推出了“百万行家”计划,计划一年投入10亿元的资源,面向全国扶持职业人群、行业机构和MCN。
同样在2018年,腾讯宣称向企鹅号内容生态投入100亿元,向旗下短视频平台微视投入30亿元补贴。
阿里和百度显然不示弱。2017年,阿里巴巴旗下的大鱼号宣称投入20亿纯现金扶持创作者;百度则称在2017年累计向内容生产者分成100亿元。
但进入2019年以来,从各平台对外的口径看,补贴力度在降低,从原来动辄十亿、百亿的补贴变成了几亿甚至是亿。
今年以来,百度旗下好看视频推出“Vlog蒲公英计划”,宣称将提供5亿元现金补贴。而近期一点资讯推出的扶持内容创作者的“长风计划”,对于补贴规模的表述仅为“亿元”。
和之前真金白银的现金补贴不同,平台们如今越来越多地强调流量补贴概念。例如“Vlog蒲公英计划”,除了5亿现金补贴之外,还提到了20亿的流量补贴。快手在今年6月表示,对时尚美妆类型机构及用户推出“百亿流量补贴计划”;在11月,快手宣布将拿出66.6亿流量助力教育类账号在快手平台冷启动。
至于现金补贴究竟补了多少,流量补贴究竟怎么补,这些只有平台们自己说的清楚。在他们真实的补贴中,究竟有多少给了优质内容创作者更是一笔糊涂账。但从一些头部自媒体的反馈看,似乎吐槽者居多。
3
“下一个李子柒”不好做
克劳瑞发布的《2019中国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12月,MCN的数量已经超过了5000家。
克劳瑞发布的《2019中国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
乐链文化负责人阿珂对于盲目入场的新MCN感到担忧。他认为,这是个值得警惕的现象,“如果没有独特的竞争力,是很难赚钱的。”毕竟,这个行业的优势还在老玩家手里——那些从微博时代过来的MCN,或是淘系、直播平台公会转型而来的机构,曾经稳定变现的老MCN更容易实现盈利。
为了寻求新出路,除了调整自身内容形式,出海也摆到了MCN们的桌面上。
对于MCN来说,将网红国际化并非新鲜话题。2017年初,洋葱集团旗下“办公室小野”凭借《饮水机煮火锅》等办公室花样美食系列脑洞视频迅速走红。一个月后,公司开始将“办公室小野”这个账号入驻Youtube和Facebook等30多个海外平台。
同期,MCN服务品牌贝壳视频也与美国最大的网络美食类视频制作公司Tastemade进行战略合作,并在YouTube上试水了环球旅行类视频节目“冒险雷探长”。
在此前后,一条、日食记、papi酱、大胃王密子君、Testv等网红短视频也纷纷开拓了海外市场。2018年初,谷歌还在北京为中国YouTube合作伙伴进行了颁奖。
与当时MCN更多将国际化视为拓展分发渠道不同,如今国际化已经成为了一些MCN机构的重点发力方向。
例如,洋葱视频已经成立了专门的海外事业部门,负责洋葱视频旗下IP的海外运营、多平台多语种的发行以及对接媒体采访、外访活动等,洋葱集团合伙人晋煦担任国际化负责人。
一位接近洋葱视频的人士透露,洋葱视频的海外业务不仅面向洋葱内部,也向全行业开放,签约其他MCN的账号。
在洋葱视频最近几个月签约的外部账号中,包括了近期在快手和B站快速成长的短视频IP“朱一旦”。
papi酱所属的MCN机构papitube也正在布局海外市场,除了签约滇西小哥之外,也招募来自大陆以外的网红。
在美股上市的网红电商企业“如涵控股”也透露,目前公司已经开展出海业务,但仍处于前期探索阶段。
实际上,国际化也并非易事。不少国内人气较高的网红在出海后成绩却不如预期。
以微博粉丝人数远超滇西小哥和办公室小野的美食网红“日食记”为例,其2014年初已经开始运营YouTube频道,但五年多来粉丝量仅有37万。
日食记在YouTube上的各项数据,收入单位为美元(数字来自海外网红营销平台Nox Influencer)
在过去三年里,国内有数百名网红通过YouTube、Instagram等海外平台出海,但结局是几乎全军覆没。真正在海外成为现象级网红的目前仅有李子柒、办公室小野、滇西小哥等少数创作者。
与国内平台注重高播放率、高互动率的算法不同,为了打击骗点击的标题党行为,YouTube采用的是多级排序算法,在每一级中,完播率都是推荐机制的核心指标。
2017年2月,办公室小野在YouTube上传了第一个视频,第一天点击量仅有40个,这是一个让人沮丧的数据,但是高达70%的完播率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而在品类选择上,根据皮尤研究院(Pew Research Center)对4万多名粉丝数超25万的博主统计发现,游戏、汽车、美食、玩具、运动是YouTube上最受欢迎的五大领域。
但这也意味着,在出海的IP中也容易扎堆于上述领域。目前仅美食领域就聚集了李子柒、办公室小野、滇西小哥、“美食作家王刚”等短视频红人,而其它领域则鲜有出头者。
为了贴合国际用户,不少创作者还会因地制宜地精细化运营。例如办公室小野的YouTube视频标题和描述均采用英文字幕,视频中的关键信息还会加上相关注释;而李子柒的视频标题和视频描述则采用中英双语,根据东南亚用户较多的特点,视频中还增加了东南亚语言的翻译。
另外,国内不太重视的版权问题,在出海时也有可能成为致命威胁。洋葱视频CEO聂阳德曾透露,办公室小野在早期出海时就由于BGM、以及视频里其他素材的不当使用,面临侵权起诉。
即便是跨越了以上种种障碍,创作者们还需要面对同样来自国内的众多竞争对手。媒体报道称,目前YouTube上已有200个拥有10万+订阅的中国创作者。
那么,谁才能成为下一个李子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