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每日邮报》消息,牛仔休闲服饰品牌Jeanswest真维斯(需求面积:60-120平方米、已进驻45家购物中心、今年计划开100家)澳大利亚公司宣布进入自愿托管程序,开始破产清算阶段。毕马威KPMG的Peter Gothard和James Stewart被任命为真维斯澳大利亚公司的托管人。
不过此次真维斯的破产清算仅会对澳大利亚的业务造成影响,并不会波及海外业务。目前,真维斯在澳大利亚有146家门店,将近1000人的雇员面临着失业的风险。据最新数据显示,真维斯在澳大利亚的年销售额仅为1亿美元。
James Stewart透露,真维斯澳大利亚公司的管理层近几个月来一直在与相关房东就租金折扣进行谈判,但结果仍不足以支持真维斯在澳大利亚业务的运营。
此外,真维斯在澳大利亚的落寞还与整体实体零售行业氛围低迷有关,在互联网电商的冲击下,消费者的购物场景逐渐向线上转移,《每日邮报》称澳大利亚的零售增长正处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衰退以来的最差水平。
截至2019年底,澳大利亚零售产业共关闭了9100家门店,其中不乏Sears、Kmarts、Party City、 Walgreens 、Barney等国际零售巨头。本土品牌Bardot也决定将在未来两个月内关闭58家门店,将导致约530名员工失业,澳大利亚另一家零售商Harris Scarfe也宣布将关闭21家门店,并裁员440人。
真维斯由Alister Norwood于1972年在澳大利亚创立,主要产品包括牛仔系列和孕妇系列,后于上世纪90年代被杨钊、杨勋两兄弟的旭日集团收购,逐渐进入中国市场,于1993年在上海开设了首家中国门店。
得益于物美价廉的定位和销售策略,真维斯在中国内地迅速蹿红,与佐丹奴、班尼路和堡狮龙等成为70、80后消费者的共同回忆,在二三线城市更持续受到追捧。2013年,真维斯在中国内地门总数超过2500家,销售额近50亿港元。
2017年,旭日集团将真维斯的澳大利亚业务出售给了一家名为HowSea Limited的私人公司。除了中国和澳大利亚,真维斯在越南、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等地也设有零售门店。
真维斯没有意料到的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年轻一代消费者审美变化越来越快,淘品牌和网红品牌以及快时尚开始侵占传统大众休闲服饰行业的市场份额。在2013年至2018年期间,真维斯中国内地销售额逐年减少,从50亿到40亿,再到28亿、19亿、16亿,截至2018年上半年该数额更锐减至7亿港元。
2018年8月3日,旭日集团将旗下主要负责中国内地零售休闲服装业务的GSP集团(Glorious Sun Production BVI Limited)及其附属公司以8亿港元的价格出售。过去6年 ,真维斯在中国内地共关店1300多家,裁员逾6000人。
除了真维斯,堡狮龙、班尼路和佐丹奴等港资休闲服饰品牌近年来的业绩表现也每况愈下。
其中堡狮龙年度利润已连续四年呈下滑趋势,2014至2017年分别录得1.27亿港元、1.15亿港元、2500万港元、488.6万港元。集团更是从2016年起连续四年发布盈利警告。2017年,堡狮龙在香港及澳门地区收入跌幅高达14%,而一直作为增长引擎的中国内地市场收入也下降6%。
上海班尼路服饰有限公司则于2016年被母公司香港德永佳集团以2.5亿元的低价出售。佐丹奴也在2015年大幅减少81家门店,其副品牌EULA也宣布停止经营。如今,佐丹奴在一、二线城市的主流商圈里,几乎消失殆尽。
佐丹奴国际早前公布,在截至去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内其销售额同比下跌8.6%至至10.75亿港元,可比门店销售额下滑10.3%。数据显示,7月至9月该集团在中国内地市场销售额同比下滑17.13%至2080万港元。主要受市场经济状况疲软以及信贷政策收紧影响。
有分析认为,传统服饰品牌衰落的背后实际上是品牌转型策略跟不上消费者的升级,如今的消费者逐渐形成品牌意识,不再只追求功能性,对产品外观的时尚度、个性化也开始有更高的要求,这无疑会反向推动行业更多地挖掘消费者的需求,实现自我变革。
Alister Norwood在接受澳大利亚媒体采访时也坦承,真维斯早已与“时尚”一词背离, “近年来,真维斯明显丧失了市场方向,对核心消费群体失去了吸引力。”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挑战即机遇,无论在什么行业,优胜劣汰的机制永远存在,此时才意识到产品风格过时、门店形象老旧等问题的休闲服饰“鼻祖”真维斯或许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