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购物指南 >

餐企现金流告急 资本抄底餐饮最佳时机到了?

“现在可能是抄底的最好时间”。

在一家投资机构的内部会上,大家在复盘了疫情对于消费行业的影响后,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消费行业不太可能因为疫情出现下行性拐点,趁底抄底最好。

过去一周,作为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餐饮行业损失惨重、现金流告急的消息在圈内不胫而走,而嗅觉灵敏的一众投资机构,也寻着味道而来。

在《零售老板内参》发布了关于餐饮行业的相关报道后,有一些机构找到我们,希望通过我们联系到一些有意向接触资本市场的餐饮企业。

同时,《零售老板内参》观察到,圈里也已经有一些媒体,开始一边网罗餐饮企业,一边组织起投资方,兼职起FA的生意。

“我们这种传统中餐,估计人家没兴趣”。在被《零售老板内参》问到是否有接触资本的意向时,一家餐饮企业表达了他们的顾虑。

但事实上,我们在资方得到的答案是恰恰相反的。过去,他们一直想去接触一些餐饮企业,但很多现金流稳定的企业并不需要融资,但这次疫情带来的行业危机,给了他们一个突破口。

曾不受待见的餐饮业为何翻红?

上述这家餐饮企业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在早几年,餐饮这个进入门槛低、持续盈利难度大且颇为传统的行业,并不怎么受资本市场的待见。鼎晖投资俏江南失败的案例在前,2012年退市的小肥羊又给本已十分惨淡的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餐饮企业在港股市场普遍表现不佳的情况下,呷哺呷哺依然选择在2014年底走上资本化之路。当时登陆港交所的呷哺呷哺,在业绩增速与2018年上市的海底捞相当的情况下,却上市首日破发,市盈率不到30,可见资本市场在当时对餐饮企业的看低。

2016年前后,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餐饮行业开始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动能。不仅收入增速上跑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市场盘子也越来越大。

面对这样一个大市场,资本开始动作频频,争相进入“掐尖”。在2016年餐饮行业出现了很多资本大咖的身影:

弘毅收购和合谷79%的股权,今日资本先后投资了真功夫、西少爷肉夹馍、翠华茶餐厅,红杉资本投资乐凯撒,IDG投资了茶饮新锐品牌喜茶。麦当劳中国、百胜中国的经营权也均在当年落定:9月,春华资本、蚂蚁金服4.6亿美元投资百胜中国;12月,中信集团和私募基金凯雷20.8亿美元收购麦当劳中国经营权。

2018年上市的海底捞,再次给到市场一种信心,开盘股票大涨,如今市盈率超过80,备受资本市场的海底捞与当年的呷哺呷哺形成鲜明对比。

“现在有了九毛九、海底捞,瑞幸等等,市值比很多互联网公司都高,有可能形成了一种示范效应,带动一部人也开始看餐饮;再者,之前比较热门的领域里投资机会也在不断减少,因此让一些机构开始转而关注现金流更为稳健的消费领域。”天图投资合伙人魏国兴这样说道。

而引得资本纷纷侧目的另一个原因是,是餐饮业在这些年的成长。

过去餐饮尤其是中餐,在资本市场里并不是一个很理想的标的,在二级市场的估值,PE倍数也是偏低的。标准化难度高,是不被看好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面包括SKU、供应链、门店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难以标准化。

而标准化难就意味着,企业很难做大,也就导致了PE状况整体不好。

不过近些年,这一状况在改善,很多容易标准化的餐饮品类开始跑出来,比如火锅。但是我觉得这些年其实也是有一定的调整和改进的,你比如说像火锅这种品类,还有很多餐饮企业也开始去做一些产品化、零售化的动作。

“我们在跟一些头部基金交流的时候,他们都提到说,会花一点时间跟精力去看一下这样的企业。”一家FA的消费行业负责人这样告诉《零售老板内参》。

魏国兴所在的天图投资曾投出过奈雪的茶等众多独角兽餐企,在他看来,近些年起来的一些餐饮企业,要比10年前餐饮企业表现的更先进一些。比如在互联网工具的使用、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品牌的独特性、团队的互联网化思维等方面,都优于10年前。

甚至有些餐饮企业做法比互联网公司还要更先进,已经不能简单的定义为是一家餐饮公司。

“比方说像海底捞这种公司,第一它自己的主业就做得很好,第二它的产业布局也布得很好,上游调料不仅给自己供,还能给全行业供,它的企业的管理能力也可以赋能给其它餐饮公司供他们学习,这种公司就是从一个单纯的餐饮品牌,变成一个行业的类基础设施解决方,它的天花板也就不一样了。”魏国兴说道。

出手抄底的投资机构

在这个大背景下,近几年越来越的投资机构开始会去看一些餐饮企业,不过很多的头部餐饮企业往往现金流稳定,不需要什么外部资金的,所以这次突入其来的疫情,让大家觉得,机会来了。

一位FA从业者告诉《零售老板内参》,复工后的第一周他们就开始给行业内投资人挨个打电话沟通,获得反馈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对现在疫情影响下的经济比较悲观,尤其是受冲击较大的消费行业,特别是线下消费。很多投资人认为,消费领域会较大的受疫情影响,所以接下来他们在该领域的投资也会变得更加谨慎,更多会等到疫情过去,看两个月数据后再做决策。

另一种的态度则相反,认为在疫情的背景下,可以有机会接触一些资质不错、但此前没有机会进入的公司,而且目前的大背景下,这些公司的估值不会太高,在这个时候入手会比较划算。

此前,消费行业的估值普遍偏高,行业内普遍的判断是,如果没有这次疫情的影响,也会逐渐出现一些回落,而在疫情之后,估值会回落的更多。但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在持续增长,个人收入也在持续增长,在这种的情况下,黑天鹅事件反而成了一个对高质量公司低价买入的好时间。

“从开工开始,就有挺多的买方主动跑过来找我们,问手上有没有比较不错的线下零售、线下餐饮的资产。所以我们也就通过各种渠道,去找找看有没有公司有接触资本的需要。”该从业者这样说道。

华兴资本董事宋腾飞也给出了相同的答案,他表示,在当下的资金压力下,会有一些平时不太希望融资的头部企业,在这个时间点考虑接受外部资本。

因为在当下,有一些企业的考虑是,纯靠债务融资风险会比较高,还不如牺牲一些股权做融资。这也是很多投资机构、PE机构在最近纷纷出动的原因。

“另外,有一些资产还不错的消费企业会熬不过这个疫情,这就是一个并购的机会。从去年开始,中国的PE更多地会考虑并购,而不是单纯的做成长期投资,所以今年这样的情况也会利好并购的交易。”宋腾飞说道。

虽然当下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抄底时机,但具体操作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在当下原地办公的客观情况下,没法面谈、没法尽调的情况下,大部分人的抄底还是停留在线上先建立个联系的层面。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也让整个投融资领域陷入停滞。

“我们这段时间也沟通了一些投资人,几种情况,一种是正在做的项目停滞了,投资机构看一个项目也需要三到六个月的时间,如果发生了疫情,很多时候面对面的访谈、尽调工作就无限期地延期了,包括这段时间的数据肯定会不理想的,不排除相当一部分投资机构会重新考虑投资决策”宋腾飞说道。

宋腾飞告诉《零售老板内参》,这场疫情也打乱了投资机构的整个工作节奏,年初一般是投资人和投资结构较为积极、活跃的时候,原本大家都准备好了开年斗志满满地看项目,但现在却因为疫情可能让机构的整个工作计划被打乱。

以往很多投资机构到四季度后期基本就完成了当年的投资任务,而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大家只能从二季度才能开始频繁地看项目,所以整个节奏都会往后。

疫情会影响投融资风向吗?

对于这场疫情将给整个消费行业带来的影响,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在疫情完全结束后,依然会对消费者的各方面需求有所抑制,不会有大量的消费行为,所以整个消费的复苏要到Q3甚至于Q4,但也不乏有一些乐观的声音。

“我觉得如果疫情如国家专家组预期很快迎来拐点,那么疫情实际上影响的只是第一季度,而且反过头来看,消费行业在第一季度本来就是低点,所以拉平到全年看,对整年的业绩还好,一季度也就贡献全年业绩的不到1/5,最多把这1/5损失掉了,此外也要考虑疫情结束后消费的报复性反弹,毕竟消费者也都憋了2个月。”宋腾飞看来,如果控制得当,疫情对消费领域的影响没有想象中的大。

但他也指出,疫情在短期内还是会让中小企业存在现金流方面的挑战,长期则可能会对一些品牌或者电商的上游,也就是供应链带来一些挑战,而这将在更长的时间中才会体现出来。

不过在过去一段时间“家里蹲”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消费现象,很多线下服务被搬上了线上,比如《囧妈》线上首映、超级猩猩直播健身课程、全民线上办公……在魏国兴看来,这也是此次危机带来的一些机会。

“因为我们看消费很注重用户的行为习惯研究,有时候一些突发事件反而会催生整体用户行为的变化。”

但他也强调,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服务业态都将向线上迁移,且目前还没有数据可以论证当下的这波线上化到底效果怎样,将来线下业态仍然是重要的市场组成部分,同时,当下的疫情也不会影响到整个投融资领域长期的风向。

宋腾飞的结论有一些共性也有一些不同,在他看来,短期内是会把一些服务迁移至线上,但长期来看,还是很难改变用户原有的消费习惯。

“之前用线下的还是线下,不太可能通过这一个季度的尝试就变成线上用户了。对于一些新平台,通过这个季度的获客会留存下来一部分用户,使得获客成本会低一点,这可能是有一定的利好,但不会是结构性的利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