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哥动作夸张地坐上单车,带上头盔,随着他转身镜头扫过紫甘蓝、鲜花和跳了一下差点跑出去的鱼……如果你也看到了上述视频,一定会被这位跑腿小哥一本正经的样子逗笑。
在跑腿业务上线10天后,滴滴开始铺设社交平台营销,除了90后演员彭昱畅和视频大V的视频传播,每天首单低至一毛钱的价格补贴也是获客的重点。
受疫情的影响,滴滴的业务陷入“青黄不接”的窘境,原有业务单量减少,新业务也处于孵化或者刚萌芽的状态。而推出跑腿业务之后,还没怎么拉新,就意外陷入一场源于5年前的纠纷。
近日,UU跑腿CEO乔松涛在朋友圈中控诉滴滴“太欺负人了”。因为滴滴新上线的跑腿业务,其商标“滴滴跑腿“已被UU跑腿的主体公司郑州时空隧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于是滴滴向工商部门提出申诉,UU注册的“滴滴跑腿”无效。
乔松涛在朋友圈发文称,“2015年做跑腿的时候,当时纠结叫滴滴跑腿好还是UU跑腿好,就注册了两个商标。”UU跑腿在5年前注册了滴滴跑腿的商标,当时滴滴并未开展相关业务,显然不是为了“占坑”恶意抢注。
北京市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李金焱律师告诉虎嗅,一般大公司碰到这种情况会把商标买下来,具体的金额会根据业务承担的成本而定。
意外的烦恼
“商标注册长期不用,可以主张失效。但是商标法对商标“有在使用”的要求不高,所以发生诉讼纠纷的话,商标注册方现编证据都来得及。”李金焱称,如果注册方不愿意通过出售商标解决,则需要长时间去解决,而这通常需要决策者对业务权重进行考虑。
滴滴跑腿是3月10日滴滴宣布上线的新业务。该业务由原来的代驾团队负责,总部在杭州。首先试点的两个城市为杭州、成都,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19个城市在3月16日开始同步运营。
为什么突然上线跑腿业务?滴滴对外口径是为了增加代驾司机疫期收入来源。但从目前的营销架势上看,这更像是滴滴对本地生活服务的再一次探索。
滴滴告诉虎嗅,跑腿业务并不是只在疫期实行,后续的开城计划和具体布局会根据具体效果反馈来决定。而选择在杭州和成都试点,是因为这两个城市有良好的用户基础,政策的开放度与互联网用户基础较为适合新业务铺设。
目前,上述上线城市的用户,打开滴滴App后就可以看到跑腿服务。尚在推广期的滴滴跑腿定价相对同城、闪送等跑腿便宜不少,重量在5公斤以内、距离在4公里范围内,费用为12元,4~10公里跑腿费20元,除了新用户首单立减8元的优惠外,滴滴推出的首单一毛钱也极大地刺激了需求。
商标并不是滴滴跑腿目前唯一的烦恼,未形成规模化的跑腿服务,导致的无人接单也引发尝鲜者的吐槽。
在微博滴滴跑腿的相关话题下,一部分率先使用的用户对滴滴跑腿的速度快、方便与超低价格表示满意,但也有用户表示“下了四五次单都没人接”,或是因“5公里的距离太远无法下单”。
从滴滴此前在杭州和成都的试点情况来看,用户的需求仍集中在日常的生活用品,比如粮油蔬菜、生鲜药品等商品上。而咖啡、奶茶以及餐饮店的跑腿需求中,代买奶茶占据订单首位。
毫无疑问,疫期为跑腿业务打开市场提供了机会,但疫期的特殊性也使得跑腿人员有限,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再加上复工的深入,商务需求也逐渐加入进来,这种供需不匹配的状态很有可能更加明显。
增长的急迫性
滴滴此前的介绍中,也只称首批滴滴跑腿员由滴滴代驾司机担任。目前,报名滴滴跑腿的代驾司机超过一万名,他们经过培训便可以骑行电动车接单。可以理解为,在跑腿业务的后续扩张中,非滴滴代驾的专业跑腿人员成为主要新增力量时,大概率就是跑腿业务与代驾业务分割的时候。
现阶段滴滴在跑腿业务的营销上下了不少功夫,重视程度可以以此窥知。但跑腿市场近年来不乏巨头参与,结果怎样还有待观察。
目前市面上单独运营跑腿业务的有闪送、达达、UU跑腿等;通过同城快递布局跑腿业务的有顺丰。除此之外,跑腿业务的赛道上,AJM也已经布局多年,在饿了么、美团、京东等互联网平台上,跑腿作为巨头平台本地生活服务必备的功能之一。
可以说,无论是垂直赛道的小平台,还是巨头参与者,要么已创建起较为完备的商业体系,也有了固定的用户群体,要么就是享受着大平台流量,被当作本地生活、零售到家、商超服务的重要抓手,负责完成生鲜果蔬、日用商品、文件礼物等消费行为的最后环节。
并且,特殊时期的优势各家普遍存在,滴滴此时大举进入、争夺跑腿市场的把握在哪里?
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滴滴称未来会根据用户需求,面向网约车司机以及社会招募跑腿员。也就是说,滴滴跑腿业务会根据自身的网约车基础进行“变形”,比如网约车司机和跑腿员的身份重合,司机接人的同时也可以带货。如果加上滴滴跑腿之后会开通同城取送件功能,这一业务将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上述场景是否会成为现实,还要看滴滴对跑腿业务的具体考量。但对滴滴而言,在顺风车业务恢复上线后,业务重心势必要从维稳转向增长。
3月24日晚,晚点LatePost报道了滴滴高级副总裁付军华离职与滴滴未来三年计划的消息。日单数超一亿,国内出行领域渗透率超8%的计划意味着,滴滴急需恢复业务的高速增长趋势来带动整体订单增量。
疫情之下,原有业务的影响尚未解除,订单增量只能通过新业务拉动。此前尝试过的高频业务外卖已搁置许久,未来市场达到千亿级别的跑腿业务,或是外卖之后滴滴的又一个重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