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动力讯】近期,暂停中国货物清关、封禁TikTok等59款中国APP等,印度的一系列举措让出海该市场的跨境卖家们走到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十字路口”。有人离席、有人坚守,入场者们都在重新审视着自己和这个市场。
清关延误的连锁影响
据了解, 从6月22日开始,最先从印度金奈发出对中国货物100%查验的通知后,印度多个港口(如孟买港等)所有中国货物的入境申报单被锁,清关暂停。截止到7月1日,所有进口到印度的中国货物全线滞留各港口。而对于此次的清关限制,印度海关并没有明确发文。
最新消息称,印度各港口已经重新启动对中国货物的清关,但一些港口依然需要100%查验,而这依然会导致通关时间变长,给跨境卖家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据悉,此次清关延误扰乱了小米,Oppo,Vivo,Realme和OnePlus等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的制造和销售计划,但影响最大的还是依赖从中国进口的印度本土制造企业,造成包括电子、汽车零部件、药品、化学品等领域的一些企业生产中断。
据了解,在过去的11个月中,中国是印度进口的最大来源,占印度进口总量的14.3%,根据官方数据,在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印度从中国的进口总额达624亿美元。
据跨境物流综合服务商全和悦创始人林世豪称,由于清关延误,一些卖家陷入了货“发与不发”的两难境地,由于没库存等原因,卖家前期的投入打了水漂,比如销量、listing排名的下降,只能重新花时间投入广告、资源等。
据介绍,目前去往印度的运力充足,且物流仓储费用基本变化不大,但由于此前印度政府的暂停清关举措,造成小包和专线物流费以及物流中间环节费用超过了50%涨幅,由原来每公斤40的价格,涨到了60左右。
货物到达港口之后的仓储费是卖家成本提高最“重”的地方。“按照各个码头的置仓费的标准核算,一公斤货物仓储费一天需要将近两块钱,一个货柜的置仓费可能要几百块钱一天。按照过往的经验,将导致卖家增加30~50%不等的物流成本。”林世豪指出。
所以,不论后续物流清关政策如何,为了将后续物流成本损失降至最低,林世豪建议,卖家可以少量多批次发货维持销售库存、迂回将货物中转到其他国家再发往印度,需要注意的是,这也会使物流成本至少提高40%以上。
此外,据预计,下一步印度很有可能还会提高其本国的进口关税。所以,不管是从眼前还是长远来看,受关税等因素影响,卖家布局全球供应链才是长远之计,比如在孟加拉、泰国、越南、马来、印尼等地布局供应链、以及制造。
而由于相较于欧美、东南亚等市场,印度的生态服务体系并没有成型,导致一些物流公司,如DHL等也都逐渐退出了该市场。所以,从2017年开始预判到印度市场将趋于的“动荡性”时,全和悦就开始布局相应的备案措施,收缩了对于印度市场的投入,将主营业务的收入区域做分散,除了印度,也拓展了巴基斯坦、孟加拉等新兴市场。同时,在保守做好自己领地的同时,也计划做重国际物流运输、清关等环节。
对于主攻印度市场的全和悦而言,如今也面临着很大挑战。“我个人也觉得做印度市场比较痛苦,但是也没那么悲观。”林世豪称,“但或许再发展一两年之后,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审慎观望入局
在林世豪看来,印度清关问题并没有外界所想象的那么困难,更多的只是在于对一些产品认证上的门槛。而对于当前想要进入印度市场的卖家而言,他认为最重要的是需要克服四大门槛:
资金风险:印度的《电商法》规定,目前做印度市场的跨境电商企业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一品牌的企业,可以用外商独资的公司运营,另一种是运营多品牌的企业,需要印度本土人控股的公司,所以相对而言,单一品牌的资金风险相对较小。卖家则需要区分自己是单一品牌、多品牌,还是铺货模式进入印度市场。
财税风险:卖家要重视印度当地的财税规划,即对线上零售的申报、税务抵扣,以及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要求规范等。
政策风险:目前,从公司法、知识产权保护、税务规则、物流运输,以及当地消费者保护等,印度都有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但大多卖家对于这些政策的了解,都相对匮乏,而这些也是进入这个市场尤其需要解决的痛点问题。
市场风险:需要提高抗风险能力,对自身团队、供应链进行精细化管理,以及深入了解掌握平台等。
印度市场客单价低、但订单量大,涌入印度的中国玩家看的就是未来的市场红利和想象空间。但在林世豪看来,目前进入印度市场的卖家大部分仍然是“吃亏”的。
“大企业有完整的市场调研和能力去处理这样一个高投入低单价的复杂市场环境,但中小卖家和初创公司,却很难应对如此复杂的市场环境变量,加之以上四点问题,就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卖家逐渐退出印度市场。”他谈道。
目前,印度整个生态链并没有完全建设好,导致卖家进入这个市场异常艰难。所以,林世豪认为,接下来卖家进入印度市场的热度和投入力度都会下降,因此卖家在做印度市场时需要审慎观望,在克服“四大难点”之后再去进入该市场。
“印度很复杂,且保护主义也很高,但是中国企业出海做全球化、比如TikTok要做全球性的产品,除了中国市场外,想要获得更多用户、更便宜的流量,根本绕不过印度。”深扎印度多年的志象网创始人胡剑龙对于印度市场接下来的出海前景也表达了同样“审慎”的看法。
他认为,印度封禁中国APP、清关政策等给出海印度的企业所带来的最大打击,就是对印度的预期变了,也会导致中国企业在投资方面会更加谨慎。
站在十字路口的出海企业
实际上,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在印度面临着诸多困难,除了限制清关外,之前FDI政策的修改,针对中国来印度投资,从原来的自动路径变为审批路径(与印度接壤国家的非公民实体在印度投资时,需在政府路径下进行提前审批)等政策都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很大,而封禁app只是如今最极端的一步做法。
胡剑龙认为,从当前印度市场突发的种种事件暴露印度市场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地缘政治风险,例如此次TikTok被封禁,给其带来的损失高达60亿美元,这样的巨头出海印度更是夹在了地缘政治的中间,这是以往大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的。其次,最近一两年,印度市场会变得非常困难,风险性也会提高,企业进入这个市场,必须从管理到投资行为上都要做相应的调整。
“我们的全球化才刚开始,这也是个交学费的过程,需要更多的去学习和考察很多跨国企业在运作过程中是如何处理的。”胡剑龙认为,从企业本身来说,需要加强当地市场的沟通力,以及本地化的管理能力,这绝无无捷径可言。
印度对于各国企业都存在诸多的坑,从去年研究机构发布的世界营商环境报告来看,只排在60多位的印度营商环境看起来并不理想,而如今印度从政策到其国内的舆论情绪等,也都加剧了中国企业在印度走到了十字路口。
从整体上来看,由于中国企业过去多年的积累达到了一定能力,有很强的出海冲动,但实际上中国企业出海如今赶上了并不太好的时机,全球化也处于一个退潮过程,导致不可控风险加剧。
胡剑龙称,这半年来,中国进入印度市场的投资基调也已发生改变,中国的企业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市场,但一定会更加慎重,包括巨头也会减少对于这个市场的投入,而采取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的打法降低印度市场的风险。
反观四五年前时,印度市场中大部分出海企业都来自中国,并且抱着将把中国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复制到印度去的心态。因而过去几年,中国企业如腾讯、阿里、快手等在印度投了大量的资金。而随着TikTok等巨头的崛起,胡剑龙表示,在很多赛道里并没有留给草根创业者太多的空间和机会,导致最近两年印度创业者越来越少,这表明印度整个出海生态也在迭代,复杂性在不断提高。
所以,如何避开巨头赛道,在市场里面活下来,如何将中印两边的资源架接起来,都是如今印度市场对创业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胡剑龙认为,如今出海印度的创业者需要更加做重本地运营,同时要对合伙人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是否有当地运作资源,以及各方的渠道运营能力。企业自身不能只是埋头做产品,尤其应该注意做一些pr游说方面的工作,最好能与本地巨头可以捆绑在一起,借助本地利益集团为自身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