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商报
工作日期间的北京荟聚中心,客流量仍不大。
刚刚适应了“云逛街”,紧接着现实中的逛街也恢复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态势进一步向好,近期全国各地商场及购物中心陆续恢复营业。那么,营业后的购物中心准备好迎接春暖花开了吗?
不容忽视之困
据了解,疫情期间,部分城市要求商业综合体关闭停业;部分地区实行出行管控限制,消费者也最大限度地减少外出,多数宅在家里。即使开业的购物中心,也普遍缩短了经营时间;有的为了保障大众日常生活所需,仅保留了超市开门营业。
中国商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市部分购物中心发现,多数已逐步恢复正常营业,虽然客流量不大,但环境干净整洁,都采取了严格的消毒措施,要求进入购物中心的消费者佩戴口罩、登记信息、测量体温,并采取了限流举措。
“想去荟聚想疯了,但还是不敢去。”常把北京荟聚中心作为“闺蜜根据地”的小楠一直在犹豫:“去不去呢,去不去呢?哎,算了。”
“估计在疫情正式结束前,消费者都不会蜂拥至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极低客流的局面势必会延续一段时间,真正有密集客流还须时日,疫情结束后也还有一段调整适应期。”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武瑞玲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购物中心业态的会员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疫情发生以来,受访企业营业的购物中心平均客流下降70%-80%,平均销售额下降超80%,现有客流主要来自超市、药店、药妆店等少数保供民生类门店。
“不同类型的购物中心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不同,都市型及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受到的冲击最大,区域型购物中心受影响程度居中,位于居民稠密区的社区型购物中心,因有大卖场、超市等民生业态支撑,受影响的程度相对较低。”武瑞玲对记者表示,购物中心没有客流,商户没有销售,导致商家无力支付购物中心租金,购物中心和商家均面临现金流压力和经营亏损压力。
当前,不少品牌商家呼吁实体零售企业继续延长减免租时间,不少购物中心已延长减免租时间。但与此同时,购物中心也面临着员工工资、银行信贷、利息、能耗等压力,其基础运营成本因体量和所在城市等级不同而不同,一线城市购物中心的运营成本约占总收入的35%。
此外,待疫情结束,多种业态聚集的购物中心或将面临品牌较大调整,整个购物中心或将面临新一轮的商家洗牌,这给企业的营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客流骤降,各商业的经营业绩大幅下滑,而商户业绩的下降必然导致其所应缴纳的租金、物业费及推广费等难以收取,新的优质租户愈发难求。”有着十余年购物中心运营管理经验、刚履新职的天津天佑城总经理李新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北京荟聚中心一家服装店的玻璃窗上,粘贴着提示信息:进店请登记,限流34人等。
北京荟聚中心的主厅设有警示牌提示消费者佩戴口罩,先进行电子登记,然后测量体温,有序进入。
反弹的机会来了
记者在北京荟聚中心看到,各家店铺已将当季新品摆放到了最显眼的位置。
“您看看这几件,都是今年最新款,要是喜欢可以试穿一下,我们的试衣间都消过毒,可以放心使用。”在一家服装品牌店里,导购员安娜正在帮顾客介绍新款衣服。
安娜告诉记者,“现在客流还是少,不过在家期间我们也没闲着,建微信群、直播、研究小程序等已成为日常。”
据了解,疫情期间,购物中心积极应对,线上渠道成为企业增加现金流的重要措施,一时间“云导购”“云直播”快速兴起。
有的购物中心联手品牌商户,建立了多个分业态微信销售群,做“社群运营”,搞起带货直播;有的联合线上京东到家、美团、闪送、跑腿等渠道,强化周边3公里的社区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无接触配送服务。
“实际上,近些年,在电商的冲击下,购物中心一直试图通过提供更多的线下体验型消费,以及开辟线上商城来吸引更多消费者,但自身搭建的线上销售平台较大型电商平台仍有不小差距。相信经过此次疫情,会有更多消费者愿意尝试购物中心的线上商城,这也算是购物中心的一个机遇。”一位不愿具名的零售行业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购物中心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从疫情来看,大家长时间宅家后,渴望外出社交,而购物中心可以满足消费者的社交需求。
武瑞玲也对记者表示,购物中心应适当进行多渠道、多元化的模式创新,以减少疫情带来的冲击。疫情之下,购物中心更要深刻认知线上线下融合的迫切性。
疫情带来新思考
疫情之后,未来商业的发展趋势如何?来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显示,在消费端,疫情期间消费者接触了到家模式等新事物,疫情之后消费心理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这导致消费者消费习惯与之前有所不同,企业必须重新洞察消费者诉求;在产业端,疫情打乱了时尚零售企业新一年的订货、生产、上新以及发货计划,并且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整个行业都将处于调整阶段。
“企业会重新审视发展的重点,寻找新的战场,不断谋求转型突破,未来会更加重视柔性供应链和多元化经营。”武瑞玲对记者说。
“购物中心的发展得益于人的第一属性,即‘社会性’,社交体验是至关重要的。”李新龙对记者表示,预计疫情结束,购物中心整体的营收会有一个报复性的增长。同时,购物中心在营销上会有一些重大的突破,未来必然会更加注重线上线下融合,增加会员黏性,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刺激消费。此外,企业会更加重视体验业态,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体验业态产生。
李新龙还表示,随着5G等新技术的应用,会有更多的新行业发展起来。“4G成就了移动互联网,那么5G可以成就什么呢,又会有哪些应用场景,对商业的影响又是什么,这些都是商业人要去重点考虑的方向。”
“希望疫情能成为购物中心进化的催化剂,淡季里练内功,加深对运营的思考,借助线上平台和私域流量稳定业绩,迎接疫情结束后‘消费储备’的爆发。”武瑞玲说道。(记者 彭婷婷 文/图)